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3 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1)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灯前”、“灯残”、“灯灭”,写出了整个一个过程——由“读诗”,到“诗尽”,直到“暗坐”,表达了诗人灰暗的心情:一面是对挚友的深切怀念,一面是内心的阴郁与苍凉,交织在一起。(意对即可)
(2)诗的末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一方面,“逆风吹雨打船声”,是诗人在舟中雨夜读诗时的真实情境,一方面又是以惊风骇浪喻指险恶莫测的政治风浪,隐喻着因与挚友同时横遭不测的心灵呼号,也蕴含着与志同道合的挚友在逆境中相互抚慰的心。(答比喻或象征手法都可以,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 一点远帆如白鸟”一句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你从量词的使用和修辞的角度对该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联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迟日江山丽”的“丽”字写出了春天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一首宋诗,完成后边题目。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题目中的“新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中的“偷”字,有些版本写作“径”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借哪些景物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