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杨禹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1979年5月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杨禹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1979年5月1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
杨禹
范敬宜走了。这位《人民日报》前总编辑曾经说,来生还要做记者。
作为新闻人,老范一直站在新闻的开头。
1979年5月13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采写者是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那时,老范刚刚结束了十几年“右派”生涯,从务农的田间地头,回到省报的案头。那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半年,国内掀起一股从“左”边刮来的风,质疑一些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基层实践“做过头了”。
记者老范,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莫把开头当过头——敢把初露萌芽的农村生产自主权称作“开头”,敢把强大而无形的阻力概括成“视改革为‘过头’”,谁给了范敬宜这么大的胆子?
忆老范,不能不提老黄,老黄名叫黄彩忠,当时是《人民日报》一名编辑。老黄把老范请到了北京,一起逐字逐句再推敲《辽宁日报》的那篇头条。
几天后,《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转发了《莫把开头当过头》,还配上了编者按。1700多字的《莫把开头当过头》,从此作为新闻名篇,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
范敬宜,从这《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起,人生如同加了助推器,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
1998年,在长江洪水刚刚退去的那个秋天,国内很多媒体都在做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报道,那段日子,屡屡提及老范这篇《莫把开头当过头》的人,不在少数。2008年,新闻界再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报道时,老范已经转而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了。
因《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而迈入人生新境界,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
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在前一晚的亚运开幕式直播中,他创造性地“用新闻方式解说亚运”,一时间成为新闻界热议的话题。电视人小白用一种站在新闻开头、奋力创新的姿态,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
老范一辈子是报人的楷模,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
白岩松于转播之初就开宗明义跟观众一起建立“五个时间纬度”——2000年的广州,200年的海心沙岛,20年的从北京亚运到广州亚运,2年的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2小时的开幕式,其意义在于,这一刻,终于甩掉了羁绊电视新闻人已久的画面束缚,而大大方方地去搭建画面背后的新闻逻辑。
最终,屏幕上还是那些画面,而解说者也是评论者白岩松,为观众提供了比画面更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电视新闻人过去不太看重、也不太善于驾驭的。他们习惯于用画面、用现场“直给”;他们认为观众只会对精彩的视觉享受感兴趣,只能容忍屏幕外的只言片语,而不会有耐心去进入一段新闻逻辑。
这一次,白岩松和他的同事们首先让自己有了这个耐心。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表达”。事实上,他不过只是借用了报人们熟悉的新闻方法,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在不断变大、变薄、变清晰之后,重新变得厚实起来。
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办报有很多好办法,如果被哪个聪明的电视人拿了去,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
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
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莫把开头当过头。无论报人还是电视人,离自己的前方,都还有一段要奔跑的距离。大家都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多数人没有去清华听过范老师的课。但在他溘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小题1:本文所说记者要“站在新闻的开头”有什么涵义?请作简介。(4分)
小题2:本文是通过那些事例来推崇范敬宜的?请作简述。(5分)
小题3:本文用很大篇幅写白岩松,对于表现主题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有直觉,够敏感,善于发现新闻。②能引导受众(读者、观众)领会新闻所包含的时代气息、历史意义。③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开拓。④要有个性特点,有风格特征。(每点1分,答对3点给4分)
小题2:(5分)①发表记者调查《莫把开头当过头》,胆识过人。②先后担任《辽宁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锐意创新成就个性风格。③去清华执掌新闻传播学院,回到新闻生产线的开头。④评说电视新闻,有真知灼见。⑤说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还说来生还要做记者,真懂真爱新闻事业。(每点1分,答对4点给5分。只举事例,没有评价(例如第①点,没有“胆识过人”之类的评价),本题最多得3分。)
小题3:(6分)示例:①作者把白岩松的创新之举看做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的临别之谊,写白岩松有推崇创新、纪念范敬宜的意味。②白岩松创新之举的成功,印证了范敬宜对电视新闻的评价,表现了范敬宜的真知灼见。③用白岩松使电视新闻的屏幕“变得厚实起来”的近例,使范敬宜《莫把开头当过头》的远事变得如在眼前,让今天的读者更有感性体验。④用范敬宜、白岩松的事例表明“永远站在新闻的开头”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凸显作者的主张。(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6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文是一则通讯,属于新闻。文章的开头,即“新闻开头”有“导语”的意味,“站”有“树立”、“起标杆作用”的意味。有了这些理解,考生就可以找到文中诸如,当很多人质疑改革开放的时候,范敬宜“凭新闻人的直觉,写就此文”,“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等信息,进而总结出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可通读全文,梳理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即可。第三、四段可以总结出第一点;“由《辽宁日报》、《经济日报》至《人民日报》,总编辑一路做过来。……因锐意创新而成就了自己的总编辑风格”,可总结出第二点;“因最后做了个教书匠,而真的回到了新闻生产线的开头”,可总结出第三点;“老范……虽然没有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但也曾评说过央视新闻,言语间,以新闻基本规律为尺”,“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电视新闻就更强大了”可总结出第四点;“报人老黄,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新闻人要时刻让自己新鲜着”“报人老范,最动情的一句话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可总结出最后一点。
小题3:
试题分析:本文的主人公是范敬宜,作者写其他人,肯定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考生只需找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岩松的,这些方面与主人公范敬宜有什么关系即可总结出答案。作者定“报人老范去世的前一晚,电视人白岩松正在创新……于无意中送新闻界老前辈一程,冥冥中,也算是令同仁赞许的一番临别之谊”,表达出推崇创新的意思;“这是最新鲜的‘电视化表达’……报人老范,当年是这么评价电视新闻的……”,作者借写白岩松,验证了范敬宜的真知灼见;作者说,“我们知道,这个想下辈子还做记者的人,很快就会回来”,意在告诉读者,范敬宜的精神一定会有继承者,而白岩松的成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举一反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选/噪/实/劾/
B.影/犊/胼查/救/
C.默/信媚/胡障/除大/忖
D.绊/正/比/记牧/牲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chè)肘(qiāng)害(qù)然泥(níng)不堪
B.(pì)邪(cūn)裂旖(nǐ)(yìng)接不暇
C.(qǔ)齿(tóng)体绿(lù)林耄(dié)之年
D.(cuō)要(qí)长(shān)然难逃(gān)系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xiān细伶pīngtì眄前jù后恭
B.qū暑消piāo窃qiǎn移默化
C.zà体吐bǔ zuò 疮揆情duó理
D.熟(rěn)cuán射jìng旅空来风xué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牙(tì)池(bēi)密(zhěn)智(ruì)
B.头(càn)大雨沱(pāng)脑(suǐ)如(pì)
C.思(cǔn)暴天物(tiǎn)传(é)将(bì)
D.首(qiáo) 哭棒(sàng)旗(jīng)羞(nǎn)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选出每组加点的字的读音都不一样的一项是
A.伍/罟/落石/行山/执
B.哭/色/斗赤/大憔/荟
C.经/流名/弱/越/
D.隶/流抖/品/抚/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