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华莱士1823年生于布里斯特耳运河附近小城镇埃斯克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少年时就迷恋植物学方面的书,从18岁起便开始做植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华莱士1823年生于布里斯特耳运河附近小城镇埃斯克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少年时就迷恋植物学方面的书,从18岁起便开始做植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华莱士1823年生于布里斯特耳运河附近小城镇埃斯克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少年时就迷恋植物学方面的书,从18岁起便开始做植物标本。达尔文1831年乘“贝格尔”号环球旅行归来用通俗读物的形式写的《一个博物学家的航行日记》,是他爱读的一本书,正如华莱士给贝兹的信中写的那样,他喜欢这本书的一切内容:无论是叙述的内容也好,还是叙述本身的风格。他还阅读了《创造的痕迹》,物种起源问题使他感兴趣。在读了达尔文《航行日记》的描写,他强烈向往能亲自看看热带的大自然。他在累斯特学校任教师后,同另一个年轻教师亨利·贝兹一起于1848年乘帆船出发到巴西去,开始了从亚马逊河河口到里奥内格罗河汇流点的游览,并在一起工作了两年。他后来又去马来群岛度过了八年时光,走遍了全岛,对大自然进行了多年的考察,这为他后来很好地描写马来群岛的博物学提供了材料。
当华莱士还在马来群岛工作时,就同达尔文有过信件来往,这是由华莱士在1855年伦敦《博物学年鉴和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的。这篇文章叫作《控制新物种出现的规律》。文章所涉及的问题非常接近达尔文当时也在进行研究的问题。华莱士试图解决物种是从哪里以及怎样产生的问题。华莱士根据自己当时已有的丰富的个人经验和文献史料(其中占显著地位的是达尔文的《航行日记》)得出结论:同种的大批动物居住在同一个地方或邻近的地方,也就是“相近性是同地理分布密切相连的”。他在古生物方面也得出结论:同一个地质时期或相邻的地质时期的生物,以及在同一个地区遇到的生物彼此非常接近。他把总的结论表述为下列不太清楚的规律:“每个物种的出现在地理上和年代上是同非常接近它的物种和先于它存在的物种的出现相一致的”。第二个结论说:“物种是按照先前的物种的结构形成的”。由此可见,华莱士很明显非常接近生物进化的思想。
关于论文的命运,华莱士曾在1856年10月从苏拉威西写信问过达尔文。使华莱士感到不快的是,报刊上对论文却毫无反映。达尔文给他写了一封非常亲切的回信,信中指出,他对华莱士在《年鉴》上发表的那篇论文,几乎每一个字都同意,并且补充说,他已经对怎样区别物种和变种的问题研究了20年,但是这个题目太大了,在信中不便详谈。1858年1月4日,华莱士给自己的朋友贝兹写信说:“我非常高兴收到达尔文的来信,他在信中写道,他对我那篇论文几乎每一个字都表示同意。他现在正准备他的关于物种和变种的巨著,他用20年的时间为这一巨著搜集了资料。既然他证明了自然界中在物种和变种起源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他就可以使我不再关心这些而把自己的假说写下去,或者可能使我得出另一个结论,但是,在任何情况下,他的事实都将供我使用,我也可以对这些事实进行研究”。
正如华莱士自己所讲述的那样,1858年1月25日,他到达了安波那岛以北的一个小岛——特尔纳特岛,在这里,他患了严重的疟疾,在疟疾发作时,他无法工作,他考虑了各种问题,特别是他早已从事的物种起源问题。他此时想起了他在12年前读过的马尔萨斯的著作和马尔萨斯这样的想法:不幸、饥饿、疾病和战争妨碍着人的繁殖;他把这种解释用于动物。于是就明白了,动物中适应性好的就有活下去的可能,适应性不好的就要绝灭。他立刻感觉到,这种想法解决了物种起源问题和生物的适应问题。他把这种解释同博物学家拉马克的观点和《创造的痕迹》的解释加以比较之后,看到他的这种解释比其他那些解释更合乎情理。当天晚上,疟疾发作过以后,他把自己的思想大致写了出来,他还把它誊写了两个晚上;从而得到了《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类型的倾向》这篇论文。华莱士把它寄给达尔文,希望把“生存斗争”原则用于物种起源问题,这对达尔文和他本人来说,都是新鲜事。
毫无疑问,达尔文在他所有的信中,无论对于生存斗争原则,还是对于最适者保存下来的原则,都只字未提。而华莱士是在脱离达尔文的情况下独立得出这些原则的。但是,生存斗争原则在生物学著作中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因为德坎多尔、赖尔和其他人都谈到过它。物种自然绝灭也是赖尔创立的。可是,重要的是把这个原则运用于新物种的形成。只有相信在变种和物种间没有原则性差别,变种能够变成物种,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关于这一点,华莱士在第一篇论文中只字未提。而达尔文给予华莱士的正是这一思想,华莱士在给贝兹的信中提到的达尔文那封信里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华莱士在第一篇论文里论述的只是物种,而在第二篇论文里,就明确地论述到能够转变成更高级的个体的变种,从这一点来看就十分清楚。这种思想对我们来说显然是很重要的。要是我们认为,不愿接受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普遍相信物种只是在一定的狭小范围内才发生变异。可见,一般认为自然选择的思想是华莱士完全脱离达尔文独立得出来的,这种看法必须在某种限度内说,因为关于物种和变种之间没有原则性差别的思想,则是达尔文提供给华莱士的。
(摘编自阿·德·涅克拉索夫(俄国)《达尔文传》)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华莱士少年时就很爱读达尔文的《一个博物学家的航行日记》,这使他对物种起源的问题很感兴趣,从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达尔文是他的启蒙老师。
B.华莱士在1855年伦敦《博物学年鉴和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控制新物种出现的规律》,其中他试图解决的问题就是达尔文正在解决的问题。
C.达尔文在回复华莱士的信中说怎样区别物种和变种,这样的题目太大了,在信中不便详谈。这其实是他刻意找的托辞,回避谈论自己的理论观点。
D.华莱士在患了严重的疟疾之后,顿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他的这一思想是在脱离达尔文的情况下独立得出来的。
E.华莱士把“生存斗争”原则运用于新物种的形成,这是他独立创造的,但这种独立也是有限度的,因为许多博物学家都谈过生存斗争的原则。
小题2:华莱士是怎样研究得出“适者生存”的观点的?(6分)
小题3:“这种看法必须在某种限度内说”,指的是什么意思?(6分)
小题4:根据全文,探究生物界为何把生物进化论不命名为“华莱士进化论”,而命名为 “达尔文进化论”。(8分)
答案

小题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小题2:①自已已有的个人经验和充分占有的文献资料;②达尔文提供了关于物种和变种之间没有原则性差别的思想;③受到马尔萨斯的著作和马尔萨斯的想法启发;④患了严重的疟疾使他顿悟自然选择的道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答案全面给6分)
小题3:“这种看法”指的是自然选择的思想是华莱士完全脱离达尔文独立得出的。“某种限度”是指这个思想提出的前提是达尔文给华莱士提供了关于物种和变种之间没有原则性差别的思想。没有这个前提,华莱士就不可能得出自然选择的思想。(答案共三层意思,答对一层给2分。)
小题4:①当华莱士还是少年时,达尔文已经过多年科学考察写出了《一个博物学家的航行日记》;②达尔文20年前就形成自然选择的观点,华莱士1856年给达尔文的信中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观点;③华莱士1858年才写出自然选择的论文,而达尔文已经用了20年的时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搜集了大量资料;④华莱士得出自然能选择的观点,是在相信达尔文证明了的自然界中在物种和变种起源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的前提下得出的。(答对一点给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原文是说试图解决的问题“非常接近”达尔文正在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说“就是”。E项错误在于,原文有“重要的是把这个原则运用于新物种的形成”一语来区别华莱士同其他博物学家。C项错误在于,“这其实是他刻意找的托辞,回避谈论自己的理论观点”的说在原文无据。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研究得出‘适者生存’的观点”这一要求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比如,华莱士凭借自已已有的个人经验和充分占有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华莱士凭借达尔文提供的关于物种和变种之间没有原则性差别的思想进行研究;华莱士受到了到马尔萨斯的著作和马尔萨斯的想法启发;严重的疟疾使华莱士顿悟自然选择的道理;等等。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这句话中“这种看法”所指代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文本中的代词所指代的对象大多在此代词所指代的上文之中。文本中,这句话的上文有“一般认为自然选择的思想是华莱士完全脱离达尔文独立得出来的”,由此可知“这种看法”指的是“自然选择的思想是华莱士完全脱离达尔文独立得出的”的说法。
小题4:
试题分析:这虽然是道探究性试题,但答案却需要住要从文本中去寻找。题目问的是实质就是要找出在“进化论”的创立上,达尔文比华莱士更重要的原因。首先,从文本中不难知道,当华莱士还是少年时,达尔文已经过多年科学考察写出了《一个博物学家的航行日记》;其次,达尔文20年前就形成自然选择的观点,华莱士1856年给达尔文的信中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观点;第三,华莱士1858年才写出自然选择的论文,而达尔文已经用了20年的时间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搜集了大量资料;第四,华莱士得出自然能选择的观点,是在相信达尔文证明了的自然界中在物种和变种起源之间没有任何差别的前提下得出的。以上原因,就是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参加完一场气氛感人的民俗活动后脑袋里跳出一句话:诗心是爱自己,世俗心是爱社会。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我此处强调的是,过于追求诗心的人多半自恋并自私,而世俗心并非只和冷漠有关。
诗心的核心诉求是纯美与自由,这两点都是大地上的稀有的元素,因此诗心一般是朝着虚空生长的,以摆脱地心引力和红尘的干扰。它的孕育过程具有粲然的审美效果,但是极致的诗心可能是通过血迹呈现的,一般是用自己的血——自古至今,这样的诗人和艺术家太多了,非艺术人群中因极致的诗心而自杀者数量更众。
因为逐渐洞察了诗心的诸多褊狭之处,我已不喜欢被人用诗意之类的词定义,哪怕以此类词汇评判我的作品,我也觉得这种标准过于肤浅和俗套了。
相反,在日常生存中,世俗心所包藏的人群中的温暖渐渐从偏见中浮现出。作为世俗心的文化载体,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风俗、伦理、道德表达的更多的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
20多岁时只注意到风俗中市侩、庸俗的一面,而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一切风俗的本质意义在于: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对同类表达关怀和祝福。
我注意到一些被精英们视作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因为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一生的使命就是熟悉、适应、征服社会,不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如此,经营亲情、爱情、友情时也秉持这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做到不过于自私伤害他人利益,不过于世故伤害自己的形象,他们的世俗心同样令我感动。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亲戚和朋友,有的人,从未成年起就帮助父母挑起家庭重担,在规划人生时,不仅放弃了诗心,且完全割舍个人志趣,以自我牺牲换得弟弟妹妹的成长与成才。过去,很少去体味他们的言行细枝末节处的人性,当我也补上必要的世俗心后,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舒服与美好。
这样的人也许有些乏味,甚至,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尊严感。不过,我并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假想,他们的世俗心里要是添加些诗心就好了。有人类社会以的现实生活证明,做到这点的难度,不亚于要求那些以诗心自诩的人爱自己甚于爱大众。
这世上是否有那种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的人呢?当然会有,据我活到四十岁的观察,比例很小,因为这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这样的境界,类似于酒中绝品,一般酿酒师难以企及,只能远远地闻闻香气。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把这当做理想去探寻,虽然达不到,却可能无限接近。
(摘自2011年5月6日《人民日报》范晓波的《诗心与世俗心》,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能支持“世俗心是爱社会”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风俗中有市侩、庸俗的一面,但一切风俗的本质意义在于: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对同类表达关怀和祝福。
B.小人物一生的使命就是熟悉、适应、征服社会,不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如此,经营亲情、爱情、友情时也秉持这个原则。
C.有的人,从未成年起就帮助父母挑起家庭重担,以自我牺牲换得弟弟妹妹的成长与成才。要做到这点其实也很难。
D.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过于追求诗心的人多半自恋并自私,而世俗心并非只和冷漠有关。
B.自古至今,诗人和艺术家都用自己的血呈现极致的诗心,非艺术人群中因极致的诗心而自杀者数量更众。
C.人们对世俗心存在一些偏见,其实,作为世俗心的文化载体,所表达的更多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
D.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是好的,但要做到难度很大,能做到这样的人比例很小。
小题3: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不超过50字)(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数据”是当今公众津津乐道的一个热词,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打个比方,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有2600万册,如果从数据来看的话,一个家庭一年产生的数据就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办法用那个时代的工具来处理的数据就可以称为大数据。
推动大数据大量产生的核心动力,是人们渴望能将现实物理社会存在的东西记录下来,能够测量它,并且能够分析。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会利用云平台,通过先进技术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质量、有价值的数据,从而使大量的数据转化成知识。现在的数据计算单位,已经从GB到达了TB、PB,甚至是EB了,绝大多数大数据是非结构性的,其种类十分复杂,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没法对此进行处理。数据产生和传送的频率非常快,从大量的低质量、低价值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犹如从大海中捞针,获取数据成本很高,但有待挖掘价值大。
大数据的发展也关乎广大公众的切实利益。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实现“智慧医疗”,为全面的个人健康管理进行服务;个人可以方便获取医院的就诊信息、检查数据、医疗影像以及个人健康的历史数据等等。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广大公众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便利。大数据给企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减少了交易成本;谷歌利用大数据预测季节性流感的爆发和传播;AT&T将用户在WiFi网络中的地理位置、网络浏览历史记录以及使用的应用等数据销售给广告客户。
大数据时代关注的是用户的特征,而不是具体的信息。比如通过大数据,希望知道用户是一个处于20—30岁年龄段生育过子女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不是想知道她姓甚名谁,今年多大,有几个小孩。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主要是由一些大型的公司在做,它们有自己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以确保信息安全。企业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不可逆的处理。一旦发生用户信息外泄,企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国家相关的法律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2013年工信部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和电信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条例以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用户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一些信息泄露事件的出现,也与广大用户本身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向用户开展加强自身信息保护意识的教育,也就是安全上网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它,大数据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适应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享受它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取材于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小题1:根据文意,产生“大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3分)
A.社会B.企业C.家庭D.个人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大数据并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任何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大数据。
B.对所存储数据应进行控制与筛选,避免因数据过大造成的分析困难。
C.如果没有相关技术与有效的分析手段支持,所谓的大数据没有价值。
D.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从对大数据的应用中获得极大的切实收益。
E.因为大企业管理严格,所以它们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数据不会泄露。
小题3:根据文意,请分条概括大数据具有哪些特点。(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血管病、抑郁症、糖尿病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每年还会引发超过十几万起机动车事故。另外,睡眠不足还会改变身体的新陈代谢节奏,导致食量增大、饮食带来的满足感下降。一些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而且还与内脂素水平上升有关。内脂素是一种由肚子上的脂肪组织分泌的荷尔蒙,而这些脂肪与抗胰岛素有关。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即使他们躺在床上的时间足够多,也可能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睡眠,不足以恢复精力。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对于加强记忆力、学习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和平衡情绪的能力非常关键。深层睡眠,亦称慢波睡眠,对于身体的生长和肌体恢复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人体分泌出身体生长所需的荷尔蒙。快速眼动睡眠和深层睡眠时间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且对于从咖啡因、酒精,到焦虑和一系列睡眠障碍的干扰都非常敏感。
没有得到足够的恢复性睡眠的一个特征是:早上起不来,白天睡不醒。这意味着你非常困倦。其他睡眠不足的症状表现包括情绪多变、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衰退和长期依赖咖啡因,而这些表现又造成了依赖和干扰的恶性循环。
要想知道自己的睡眠情况,人们通常需要在专业的睡眠实验室呆上一晚上,身上接满各种线路和监视器。人们可以借此跟踪自己夜晚的睡眠状况:比如你是醒着,处在浅睡、深度睡眠还是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实验显示,人们有时夜里醒来过很多很多次,而且可能在夜晚大段大段的时间里都没有睡着,而这些他自己后来不一定记得。
每个人的睡眠状况和影响睡眠的因素都不一样。托德•约翰逊发现,每晚睡觉前看书有助于自己的睡眠,他的睡商值也因此从二十几分提高到了六十几分。蒂姆•圭尔发现,如果自己不在睡觉前锻炼的话,就会得到更多恢复性的睡眠。其它还包括:减少噪音、灯光和其他因素(比如卧室中的宠物)的干扰;在睡觉前有一小时“不插电”的时间,也就是不收发电子邮件、不上网、不用手机;保持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
除了喝咖啡和思考之外,还有一些事情也会影响我们的睡眠。布里格姆医院睡眠健康中心发现,有的患者有相当严重的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一种在夜间反复发生的不自觉的肌肉运动。同床者往往比睡眠者更受干扰;不过,如果睡眠者伴随有突然的觉醒,那么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造成的干扰会大得多。有时睡眠者甚至每小时平均觉醒次数是42次。根据哈佛大学睡眠学家大卫•怀特的看法,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铁质或者是由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所致,这种症状通常还和不宁腿综合症有关。测试还显示,睡眠呼吸暂停,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呼吸会突然停止,直到缺氧的信号传递到大脑,将你唤醒。这些微觉醒每小时可以出现70次之多,导致患者精疲力竭,还有突发心脏病、中风和患动脉硬化的风险。患病的一个信号是衬衣领口号码大于17英寸,另一个信号是鼾声如雷。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还影响到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和肌体恢复。
B.睡眠不足会加大患心血管病、抑郁症、糖尿病的风险,损害认知功能、记忆力和免疫系统。
C.一般,睡眠不足的症状表现有很多,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依赖和干扰的恶性循环。
D.人们若在夜晚大段大段的时间里都没有睡着,就可能会因缺乏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而早上起不来。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可从本文信息得出的结论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应该高度关注自身的睡眠,了解自己的睡眠障碍和睡眠特点,甚至自身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
B.患有严重的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的人,其致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确切的结论。
C.身体肥胖的人相对的更容易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患者易于精疲力竭,还有突发心脏病、中风和患动脉硬化的风险。
D.一个人如果在卧室不养宠物,在睡觉前又不锻炼、不喝咖啡、不上网、不用手机等,睡觉时间固定有规律,就会获得良好的睡眠。
小题3:结合本文有关信息,你觉得青少年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有哪些积极作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职业 (有删节)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虼蚤药!”
壁虱即臭虫。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像一把老式的木梳。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马锅头,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是三十多年前在昆明写过的一篇旧作,这一次是第三次重写了。)
1982.6.29
小题1: 在写卖糕饼的孩子的叫卖之前,作者还写了好几种叫卖,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 赏析买糕饼的孩子的人物形象。(4分)
小题3: 说说这篇小说的结尾的妙处。(3分)
小题4: 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长大的过程拍下来。也是这一天,杭州的《都市快报》有篇醒目的报道,叫做:《第一朵荷花开了》。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这样,把荷花初绽列为头条新闻?杭州会。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
(2)杭州还有什么?
(3)杭州有茶。沿着西湖一圈走,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品味着一份生活的情趣。
(4)杭州有音乐。湖边的草坪上,漂浮着似有若无的江南丝竹。观光车上流溢出缱绻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一座被爱情滋润的城市。湖边绿丛中的蝴蝶多为纯白,而且常常成双成对,那一定是梁祝相   伴重游故地。
(5)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感佩!
(6)杭州更多的是公园。西湖边上,一石一木都令人驻足,随便切一块下来便是公园。杭州出伞,杭州人也爱打伞,防晒或防雨。粉白、粉红、粉绿、粉兰,开在公园的绿阴丛中,像一朵朵移动的花。有一次我在绿世界里看到一种特大的绿叶,赶紧趋步上前,绿色的大伞!总是看绿看花了眼,把绿色的都看成了叶。
(7)杭州最不缺少的,是文化。如果想把写西湖的诗文数一数,那就如同想去数西湖边那花、那草、那树。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固然令人赞叹不已,击节吟唱;即使那些很忧伤的词句:“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增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即使是伤湖之词,那杨柳新塘,那小腰堪伤,那花雨芳辰,也令人神往!
(8)西湖的水,汇聚着千年的沧桑。西湖里叶叶扁舟,讲着悠远的、不尽的故事。西湖边的长街小巷里,藏着各朝各代太多的记忆。这里有梁祝、济公、白娘子,更有白居易、林逋、岳飞、文天祥、龚自珍、鲁迅。杭州城无处无典故,无处非景观。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
(9)清诗人袁牧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10)“重西湖”,因了岳飞、于谦,又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因为苏东坡。最重杭州的人,不是你,不是我,是杭太守苏东坡。山上的鸟都认识他,水里的鱼都认识他!他在杭州抒发情怀的诗就有400首!写西湖也没有人写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据说诗人毛泽东多次到西湖,但没写过一首西湖诗。他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太绝了,就“不敢造次”。
(11)“重西湖”还因为抗清英雄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张苍水“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官巷口的刑场,杭州百姓已是素衣素服,白茫茫一片来送行。张苍水气势豪迈地拜别乡亲,又满怀深情地看一眼那温润绵延的山岭。“好山色!”这是英雄留给西湖最后的声音。
(12)“重西湖”,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的足迹。白娘子的传说引发他为普通民众追求心灵自由的呼喊,激发起这位反封建战士的斗志。有谁会像他那样,对雷峰塔如此深切的关注,并将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
(13)“重西湖”,还因为杭人为明日杭城绘制一幅幅的蓝图。杭州人说: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西湖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 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杭州刺史白居易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大气,是包容。
(14)杭州,兼具历史和浪漫,兼具传承和创业。这些年有一个常用词叫“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可持续幸福。杭州有断桥,有孤山,但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它们与整个中华大地紧密相连。不仅是杭州,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中国不都在这温馨和谐中风风火火地向前迈步吗?
小题1:第(1)段写电视台将“荷花初绽”作为头条新闻,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3分)
小题3:第(9)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4:第(11)段张苍水临刑前绝呼“好山色”,请分析张苍水在这三个字中寄托的情感。(3分)
小题5:综观全文,概括作者赞美杭州的主要原因(5分)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