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助理牧师梅尔帕·琼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年轻人,才二十三岁。他是那么忠厚,因而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 【加拿大】斯蒂芬•里柯克 助理牧师梅尔帕·琼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年轻人,才二十三岁。他是那么忠厚,因而不会说谎,同时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他顺便去他的一个朋友家拜访。而接下来的六个星期多么美妙——他可以很好地享受一下属于自己的假期生活。 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了勇气说: “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琼斯先生,你有事么?” 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不” ,他说。 “那就请别走。” 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身来。 “呃,现在,”他怯生生地说,“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晚饭哩……” “呃,是可以的,你知道,”琼斯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我想我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他有气无力地说,“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坐回到椅子里,灌了一肚子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晚饭。席间琼斯从头到尾都坐在那儿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 吃完饭之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就拿出照片来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照片全都拿了出来,总共有好几本呢。 到八点三十的时候,琼斯已看了七十一张照片,大约还有六十九张没看。琼斯站了起来。 “现在我得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他们说,“嗨,才八点三十哩!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他承认,自己将休息六个星期,然后苦笑了一下。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家的宝贝儿子把琼斯先生的帽子给藏起来了,琼斯于是又坐了下来。 他时刻都想果断地离去,可他就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他用反话挖苦说:琼斯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他们可以给他临时搭一个铺。琼斯误解了他的本意,竟热泪盈眶地向他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把他安顿在一间空房里,内心里却在狠狠地咒诅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要上班了,发现琼斯还在家里赖着,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干脆开个玩笑把琼斯支走吧,于是就说:他认为该向琼斯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嘿嘿!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了一阵子,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而且还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像个孩子在哭似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让人难以接近。他整天都是闷在客厅里,由于缺少新鲜空气加之又缺乏锻炼,他的身体很快就显得不行了。他靠喝茶和看那些照片来消磨时光。他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不时地自言自语。他的心智显然已开始失常了。 最后他终于垮了。人们把他抬到了楼上,他发烧可真厉害,神志不清。他谁都不认识了,有时候,他会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道:“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回到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过一会儿,他又会跳将起来,大叫道:“再来一杯茶,再拿些照片来!再拿些照片来!哈!哈!” 最后,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在他的假期的最后一天,他去世了。临终之际,他脸带着自信的美丽微笑坐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 他的灵魂从囚禁它的牢房挣脱而去,其速度之快就像被追捕的猫越过花园的篱笆一样。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琼斯只是在度假前顺便去拜访朋友,并不想在朋友家久待,因为他还要好好享受一下接下来六个周的假期。 | B.在朋友家的第一天里,琼斯还能得到朋友一家的宽容和理解,但从第二天开始,朋友就对琼斯厌烦恼火了。 | C.琼斯很想离开朋友家,但主人的热情和一些意外情况让他又无法脱身,继而开始了他愈来愈差的境遇。 | D.琼斯在朋友家的遭遇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拜访者的写照,因为拿不定主意而让自己的尴尬接踵而至。 | E.琼斯在临终之际终于找到了一条让他离开的理由——天使们在召唤我,这是作者对琼斯的讽刺。 小题2:小说的第一段介绍了琼斯的特点及假期,有哪些作用?(6分) 小题3:请简要概括琼斯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4:这是一篇颇具象征意义的小说,我们不一定有琼斯这样的访友经历,但“琼斯先生的悲惨命运”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现代人的身上,你怎样看待这篇小说的象征含义,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
答案
小题1:DA 小题2:表明了琼斯忠厚迂讷拘谨的性格特征,为下文表现琼斯的悲惨命运做铺垫;(2分)有关假期的介绍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和琼斯的悲惨命运做对比,因为一次顺路的拜访而把自己的幸福假期变成了人生的悲剧。 (4分) 小题3:他忠厚老实,不会撒谎;固守规矩,不愿失礼;教条拘谨,缺乏变通;犹豫不决,不够果断。(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 小题4:示例一:命运源自性格。(2分)一个人的命运和他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文中的琼斯先生之所以一步步走向困境乃至绝境,是因为他教条犹豫的性格,他缺乏变通,不够果断,固守礼仪。对于主人的客套的人之常情,他也不能正确理解,甚至当主人已经表现出了不满和愤怒,他依然无法跳出自己性格的局限,最终把自己逼入绝境。(3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存在与之类似的情况,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总与我们的性格有冲突,我们如果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就会使事情愈发糟糕!(3分) 示例二:现代人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2分)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渠道,而文中的琼斯先生和主人一家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虽然双方期许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琼斯离开,但是,琼斯是其性格原因而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拒绝,而主人家则过于客气地挽留和委婉的讽刺都不能直接明了地表现其态度,双方的沟通彼此都没有什么效果。(3分)现代人也存在很多的沟通不畅,或是因为沟通的方式方法,或是过于主观,不愿沟通,结果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所以现代人要增强彼此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3分) 以上为参考答案,如果考生可以答出其他符合文章象征意义的答案,分析探究合理,也酌情给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有关小说的思考题,要在整体感知小说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人物性格特征来分析。B项中,在朋友家的第一天的晚上,男主人就烦躁不安反话挖苦在内心里咒诅他;C无法脱身,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主人的热情,而是琼斯的死板犹豫的性格。E项中,作者对琼斯悲惨结局的还有无奈惋惜和同情。所以,最佳答案是DA。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的第一个问题,应该很快就能想的出来是为下文做铺垫作用。一般小说的开头写人物的特点都是为了下文做铺垫的。在组织答案时,要先概括出琼斯忠厚迂讷拘谨的性格特征,然后再点出他的这种性格特征为下文的悲惨结局做铺垫。第一段还交代了假期的事情,再分析时,还要把琼斯的假期跟命运进行对比,突出琼斯的悲惨命运,深化主题。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人物形象特征,即赏析人物形象。在分析时,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原文中找出与琼斯相关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然后,抓住这些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来组织答案。如原文第一段就交代了他忠厚老实,不会撒谎;固守规矩,不愿失礼这一人物性格特征。如语言描写“呃,我想我……” “噢,别急!琼斯先生,你有事么?” 琼斯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不” ,他说。 “那就请别走。” “呃,现在,”他怯生生地说,“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晚饭哩……” “呃,是可以的,你知道,”琼斯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我想我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他有气无力地说,“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一系列的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了教条拘谨,缺乏变通;犹豫不决,不够果断的性格特征。 小题4: 试题分析:在分析思考此题时,要理解题目中的小说的象征意义,要结合着琼斯的悲惨命运来分析组织答案。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性格决定命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若是从性格决定命运这个角度分析,就要结合着琼斯在文中表现出的忠厚迂讷拘谨的性格特征所造成的悲惨命运来进行深层次剖析,以此来警示我们现代的人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勇于果敢。如此现代人缺少沟通的角度来理解,也要结合着琼斯同主人一家无法正确的交流沟通达到理解来分析,以提示我们现代人要增强彼此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以防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 “一种独特的诗声歇息了,中国现今诗坛一颗明亮的诗星陨落了。”2013年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享年71岁。 雷抒雁早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上学的时候,很多东西他都能比别人早发现,要快半拍,还很勤奋,口袋里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听到一句什么话,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画面,他就记下来,成为了创作的素材库。 “钟的名字叫声音”,这是雷抒雁的诗句。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他同《小草在歌唱》《空气》《父母之河》《太阳》《告别永恒》等诗篇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将自己的诗视为人生的一道道“擦痕”,或伴着小草存在,或在树叶上留痕,甚至如同波纹一样在河流中出现和消失。但不管如何,他的诗作都有着分明的个性。 他是现今很少真正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 由于对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所以雷抒雁始终关注诗坛的一举一动。2013年,《星星》诗刊扩刊,二十多天前,雷抒雁还向诗刊主编梁平提及此举是诗坛的一件大事,是大动作。去年,他为小学二年级学生赵若凡的儿童诗集《月亮生锈了》撰写评论,并提出恳切的期待:“孩子的写作,应该保持它的原生态,像蓄满水珠的云朵,让雨点自己降落。我读过许多孩子的作品,你感到那雨水像是‘人造雨’,极不自然,不时露出成人的‘马脚’。” 爱之深,责之切。他一度痛陈如今的部分诗人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缺乏厚实的生活和真情的投入,缺乏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热衷于流行一时的“网络体”、“微博体”诗歌,他指出这种诗歌没有提供诗最本质的东西,诗人没有用心沉静思考,随心地用键盘敲击,这跟跳迪斯科一样,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很快就被人淡忘了,“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雷抒雁告诫同道们。 敢说话,敢说真话,雷抒雁把诗人气质诠释得淋漓尽致。在一次古体诗词研讨会上,雷抒雁正色地说:“今天参加会议的全是诗人,本来没有什么尊卑贵贱,在诗的面前一律平等,以诗论高下。可是你们弄这么个主席台,按官职排位,这还是研讨诗吗?”这风骨,这名节,真豪杰! 雷抒雁能够生长成为一棵诗歌常青树的秘密在于他生命至上的诗歌创作观。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沿着这个方向,他逐次拷问生命的重大系列命题,例如永恒与瞬间、生与死、城市生活体验与乡村生活经验。这个过程中,雷抒雁的诗歌进一步转向对生活世界的个体体验的关注,朴实贴切的语言表达,贡献着他过人的生活智慧,为新诗开辟一条稳健的道路。 雷抒雁的诗歌为诗坛提供了一种灼人的热度,一种深邃而大气的方向,一种“力”的美与震撼。诗人对大地和祖国的深情,真诚崇高的人格之魂,以及他丰赡的文学经验与业绩,都成了当代中国诗坛的精神象征。 “桥”是雷抒雁诗歌创作的重要意象,这恰好是诗人的自我象征,他连接了传统和现代的两端,从传统走来,向现代走去。他的诗作既有泥土气息,又有现代意味,在真挚中透着深刻,在大气中蕴含灵秀。 “我们全民族正在努力完成一个‘中国梦’。这正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一个梦想。”这是他去世前二十多天的时候写下的励志之语,如今,诗梦犹在,斯人已逝!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雷抒雁早就具备了一名优秀诗人的特质,这主要体现为他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奋努力,积累素材。 | B.雷抒雁作为一个具有诗人气质和诗才的诗人,主要体现在他的分明的个性上。 | C.雷抒雁关注诗坛,为诗歌投入了一生的情感,对《星星》扩刊表示了肯定,对赵若凡则有些许批评。 | D.雷抒雁始终致力于表达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启蒙,以此作为诗歌创作的方向,为新诗开辟了一条稳健的道路。 | E.以“桥”为代表的诗歌意象是雷抒雁的自我象征,具有泥土气息和现代意味,成为连接了传统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纽带。 小题2:雷抒雁说,“用墨写的诗,斧头也砍不下来!”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和作用?(6分) 小题3:简要概括文中雷抒雁的诗作具有哪些特点?(6分) 小题4:文章标题“雷抒雁的名字叫诗歌”如果改成“诗人雷抒雁”好不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我国北方,冬季通常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进行供暖。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热网和用户三个部分。热源主要是热电站和区域锅炉房,以煤、重油或天然气为燃料。工业余热和地热也可做热源。采取集中供热可以有条件地安装高烟囱和烟气净化装置,便于消除烟尘,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卫生。还可以腾出大批小锅炉房及燃料、灰渣堆放的占地,用于绿化,改善市容。然而,集中供热也有不足之处,如:一次投资费用大,运行费用高;无论是否需要,暖气始终全天供热;因楼层不同而造成温度不均,若遇到供暖偏热,居民只有开窗降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集中供热系统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居住者日益提高的对供暖舒适度的要求;集中供热也不能适应在规定的采暖期前后气温骤降的特殊情况。 相对于集中供热而言,分散采暖的规模可以小到分户采暖,也可以是整栋楼宇或整个小区。其供热方式也多样化,如家庭用的烧天然气的壁挂采暖炉,利用空气、水或土壤作为热源的各种热泵,各种太阳能采暖装置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没有集中供热的我国南方地区,采用分散采暖方式的用户越来越多。分散采暖的优点是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使用灵活,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我国南方地区宜采用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相结合,因地制宜解决人民冬季取暖需求。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不管是集中供热还是分散采暖,节能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采用新技术是提高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效率的关键。对集中供热的热源部分,主要是采用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来提高锅炉的效率。对热网和用户端来说,都需要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来增强换热设备的效率,同时减少输送蒸汽或热水的耗功。其中,新型折流杆热网加热器的传热系数比传统的折流板热网加热器提高25%,而流体流动阻力却降低25%,显著增强了热网的经济性。 对有条件分散采暖的区域应尽可能采用热泵技术和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泵是一种热量由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的能量利用装置,就像水泵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一样,它可以从环境中抽取热量用于供热。热泵的供热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从低温热源传到高温热源的热量,另一部分热量则由机械能转换而来。热泵工作原理与制冷装置相同,但热泵的目的不是制冷而是“制热”,即热泵以消耗一部分高品质的机械能为代价来“制热”。地下水、土壤、室外大气、江河湖泊都可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 利用太阳能采暖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方面。如果将太阳能集热器获得的高温热水和地源热泵获得的中温热水混合起来给住宅供热,就可以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而且,白天太阳辐射强时可以不开或少开热泵,甚至还可以将白天多余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夜晚使用。这种复合采暖系统将大大提高采暖系统的效率,降低采暖成本。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和优势,将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并根据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的特点,实现热、电、冷三联供。这将是改善我国南方地区居民居住质量和提高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集中供热系统中的热源包括热电站、区域锅炉房、工业余热、地热等。 | B.分散采暖的方式避免了集中供热投资费用大、运行费用高、使用不灵活等缺点。 | C.集中供热主要在我国北方使用,我国南方地区是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相结合。 | D.不管是集中供热还是分散采暖,都必须以节能和提高效率为核心。 | 小题2:下列对提高集中供热和分散采暖效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用新型折流杆热网加热器代替传统的折流板热网加热器,是通过采用强化传热技术的方式来增强热网和用户端的经济性。 | B.充分利用地下水、土壤、室外大气、江河湖泊等低温热源,可以通过热泵技术实现热量由低温物体到高温物体的转移。 | C.混合通过太阳能获得的高温热水和通过地热能获得的中温热水,可以大大提高采暖系统的效率,降低采暖成本。 | D.根据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炎热的特点,充分利用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和优势,将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机结合,可以实现热、电、冷的三联供。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集中供热除了为我国北方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还可以改善卫生,绿化环境,美化市容。 | B.分散采暖比集中供热更具有优势,这说明可以在全国大力推广分散采暖,逐步取代集中供热。 | C.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热泵技术和强化传热技术,都是提高效率、实现节能的新技术。 | D.热泵通过消耗一部分高品质的机械能来达到制热的目的,这是运用了制冷装置的工作原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此新锐如此保守 云也退 ①我手机里一直存着个电话,“汪爷”。那是汪景寿,我向他问起他最熟悉的朋友之一。“你说马季啊,现在也少联系了。马季存了十多个自己写的新段子,他不想拿出来,等以后再说。” ②马季为何怠于抛头露面了?汪爷说,他厌恶如今的风气。属于马季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办相声晚会,摄像机镜头四面八方扫过去,扫不到一个连鼓掌都透着整齐、笑容都透着幸福的观众席了。名义上马季依然是业内的项梁柱,但同行不见得真买他的账。他批评某著名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有欠扎实,对方立刻表达不快,而且观众不管,他们不觉得这位相声演员说的《卖布头》是在糟践传统相声,他们确实被逗笑了,还赞许此人的段子敢揭露社会阴暗面。马季注定沉默,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世无英雄,难道刘、侯两位大师亲传的台风、手法、吐字,已经不如“揭露社会阴暗”更重要? ③在戏曲曲艺等“国粹”领域,“保守”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倾向。马季认为,没有那些薪火相传的基本功,就不成其为相声;欣赏不了《报菜名》,把它混同于饶舌音乐.就难说是懂相声。祖宗的东西既成定格,往后的修补就只能在框架以内进行,不管什么内容的相声,都得讲究假痴不癫,讲究语气急转、卖关子、谐音谐义,讲究搭档的默契等等。观众不再奉一种规矩为正宗时,马季向媒体流露出对某些“新锐”的不屑。 ④但是,记忆中的马季却从未落伍过,他用自己的方式开新,开得惊艳奔放,火爆热烈,生气勃勃。不论什么题材的相声,叙事与抖包袱都能在精巧的编织下透出文学作品一般的韵律,选句择词妙到纤毫,不容半分增减。马季相声中的美,早在一个据说只能孕育样板戏的时代就产生了。而且,他的才华可以轻易地突破“歌颂体”之类概念的束缚——去除掉蒙在外表的话语枝蔓,《桃源新貌》就是一段以制造古今话语体系的矛盾收获幽默效果的作品,《游击小英雄》则是儿童、成人、日本鬼子三套语言系统交织、穿插、碰撞而成的喜剧。只有功力深厚如马季者,在如此刻板的题材上亦能栽成幽默之花。 ⑤正是一个力主“歌颂”的时代,最大程度地激发了马季的创作力——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然而,这也铸就了马季晚年的困惑和受挫感:时代嬗变之后,他对观众不再有十足的把握了,他似乎不知道除了完美地演绎一个笑话获取台下的欢乐之外,还有什么稍高一点层面上的东西可以唤起观众的共鸣——而追求这种共鸣,却是马季这一代相声演员的内心自觉,且将其忠实地传到下一代。所以姜昆再也不可能演出《时间与青春》《我与乘客》《北海游》这样的作品,因为他只是在有限的若干年里,在“四化”“新长征”“劳模”成为流行语的若干年里,意识到一种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强烈需要——如马季当年背负的使命。 ⑥当我打电话给汪老爷子时,完全想不到那将是我跟他的最后一次通话。我听到他那一声标志性的拖腔“喂——”时,完全想不到他只剩下不到半年的岁月,身后子嗣全无。马季比他的老友晚走不过9个多月,我与他毫无接触,对他的为人更不了解,只知道他晚近常偏居京郊习书法养性,但是我依然能感到他的存在。 ⑦马季的困惑也是相声本身的困惑,一切宏大叙事的精神支柱瓦解以后,相声的衣食父母顿成乌合之众,而那些离经叛道的演员似乎在尝试又一轮的开新。反思这些问题,也许比计算相声界还剩几个大师有意义得多。不管马季是否大师,我都相信他不朽。他就在我心里,和汪老爷子在一起,和一个电话号码、一声戏韵十足的拖腔在一起。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文丛”《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已过去》,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叙述某著名相声演员表演《卖布头》的例子,旨在说明传统相声艺术已完全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 B.马季晚年的困惑在于,除了演绎笑话以获取观众的欢乐之外,他几乎不能自觉完成从更高层面唤起观众共鸣的艺术使命。 | C.姜昆再也不可能演出《时间与青春》《我与乘客》等作品,是因为他也为了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放弃了对青年人指路的使命。 | D.本文以生动而丰富的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马季的人生轨迹,主要表现了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的坚守。 | E.作者赞同了马季在相声艺术上的“保守”观,批评了不重视基本功训练的相声演员。 小题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⑤段“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文章末尾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3:从文中来看,在相声艺术的追求上,马季的“新锐”和“保守”各有哪些体现?请分别概括作答。(6分) 小题4:有人认为艺术应当肩负“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使命,有人则认为不需要。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 诺贝尔奖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 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 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另外,在莫言获奖前,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但中国社会对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对各项诺奖的看重似乎挡不住。我们沉浸在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包围中,我们很难搞清对西方奖项的关注和在意究竟是怎么回事。此前达赖、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两个奖传达过来的不友好甚至敌意十分清晰。诺贝尔奖留给中国主流社会的最直接记忆就是尴尬和不舒服。 旅法华人高行健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在此之前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他。尽管文学界不少人认为高行健的作品有一定文学成就,但普通中国人一般把他的获奖往政治上联想,认为是作品的政治倾向吸引了瑞典文学院的目光。 莫言同上述三人都不同。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才华、文学成就还有运气帮助了这位中国作家。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真正像是“文学奖”了。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我们对中国人得奖不得奖都会有些不单是高兴或不高兴的感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然而莫言获奖还是传递出了一些很清晰的信号。第一,在“比较灵活的”非自然科学奖项中,中国人获奖的密度在增加,无论是“刺激”中国的,还是“正常的”,都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诺贝尔奖在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第二,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无论是以前我们“看偏”了诺贝尔非自然科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主动做了一次自我调整,瑞典文学院这次把奖颁给莫言是值得欢迎和鼓励的。希望诺贝尔奖的这种选择倾向能一直延续下去。 中国在高速发展,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堪称波澜壮阔,我们创造了经济奇迹,几十年没有战争,我们取得了和平成就。诺贝尔和平奖、经济学奖和文学奖要从中国主流社会中找到促成了这一切的突出贡献者并不困难,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换句话说,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长期与中国别别扭扭,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大它的影响力。 (选自环球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作者认为“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的一项是( )A.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 | B.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 | C.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已有华人高行健获得过这一殊荣。 | D.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奖,在中国与西方关系很微妙的今天,中国人得奖不得奖都会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诺贝尔奖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 | B.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反映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空前关注,说明诺贝尔奖在以不同方式接近中国。 | C.莫言作为中国主流作家获奖,显示了随着中国继续崛起,并非只有反体制者才有被西方社会接纳的机会。中国的主流不可能长期被西方拒绝。 |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告诉国际社会,中国是世界发展大潮中最活跃的那一部分,一些西方国家把眼睛盯着中国社会的各种边缘、以刺激中国为乐是狭隘的。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经济奇迹,取得了和平成就。长期与中国别别扭扭,这不是诺贝尔奖的光荣,从长远看也决不利于诺贝尔奖保持、扩大它的影响力。 | B.达赖喇嘛和刘晓波分别于1989年和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些都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敌意;这无疑给所有中国人留下的最直接记忆就是尴尬和不舒服。 | C.莫言的才华、文学成就及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挥之不去的政治纠缠感吸引了瑞典文学院的眼光,他们最终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中国本土主流作家。 | D.诺贝尔文学奖只要摒弃对中国的不友好甚至是敌意,正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与崛起,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就能真正像“文学奖”。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蜗 牛 法国 弗朗西斯·蓬热 ①与以热灰为家的未燃尽的煤屑相反,蜗牛最喜欢潮湿的土地。它们全身贴地往前走。它们身上带着泥土,泥土是它们的食物,也是它们的排泄物。泥土穿过它们的身体。它们穿越泥土。这是情趣奥妙的相互渗透,因为可以说这是同一颜色的深浅的变化:其中一个是积极成分,一个是消极成分,消极成分围绕、喂养积极成分,而积极成分边移动边进食。 ②关于蜗牛,还有许多别的话要说,首先,它自身的湿润。它的冷血。它的延伸性。 ③此外,我们无法想像一只抛开背上甲壳而静止不动的蜗牛。它休息时立即将身体缩进壳内。相反,由于腼腆,它一露出那赤裸的身体,一露出它脆弱的外形,就赶紧往前运动,刚一暴露就迅急前进。 ④干燥的季节,它们隐居在壕沟里,而且它们的存在似乎有助于居住地的潮润。那儿,也许有其他冷血动物与它们为邻,如癞蛤蟆、青蛙。可是,它们离开壕沟采用不同的方式。蜗牛更有资格住在那儿,因为它离去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⑤然而要记住,它们虽然喜爱潮湿的土地,但并不喜欢那泽国的湿土:如沼泽、池塘。它们当然更喜欢坚实的土地,但这种土地必须是肥沃和湿润的。 ⑥它们也爱吃蔬菜和水分充足的绿叶植物。它们懂得挑选最嫩的叶子,食后仅仅留下叶脉。 ⑦它们待在壕沟底干什么?它们喜欢那儿的环境,但那儿终不是久留之地。它们是壕沟的常客,但它们向往浪游的生活。而且它们在沟底和在泥土的小径上一样,背上的甲壳依然使它们显得矜持。 ⑧当然,到处背着这样一个壳儿确实是个累赘,但它们并不抱怨。相反,它们把这当成一件幸事。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它们随时可以躲进自己家里,使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无可奈何。这实在是一种可贵的长处,为此付出代价完全值得。 ⑨它们由于有这个能耐、这个方便而洋洋自得。我是一个如此敏感、如此脆弱的生命,怎么能够固若金汤,不怕那些讨厌的东西的袭击,享受幸福和安宁?于是,这背上的掩蔽所应运而生。 ⑩我如此紧紧地附着于地面、如此令人怜悯、如此缓慢、如此一往直前、如此有本事离开地面缩进我的家屋,我还有什么忧愁?任你把我踢到什么地方,我有把握在命运放逐我的土地上重新站立起来,重新附着于地面,而且在那儿找到我的饲料——泥土,这是普通的食粮。 ⑾啊,当一只蜗牛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活!它还用自己的流涎在它接触过的一切东西上在留下印记。它身后是一道银光闪闪的轨迹。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要生存就难免冒风险。 ⑿蜗牛是孤独的,的确如此。它的友人寥寥无几。可是,为了生活得幸福,它并没有这种需要。它同大自然如此亲密地黏附在一起,它如此亲切地享受大自然的恩宠;它是它所拥抱的土地和菜叶的朋友;它是天空的朋友。它骄傲地抬起头颅和那双敏锐的眼珠:高贵、从容、睿智、自豪、自负、骄傲。 ⒀请不要说蜗牛在这方面和猪相似。不,它没有那种平庸的小脚、那种惴惴不安的碎步小跑。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作者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蜗牛,既赞颂蜗牛黏附大自然,勇敢无畏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又批评蜗牛不讲卫生,缺乏独立性,骄傲自满。 | B.这篇散文具有深刻的寓意:一切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并因此快乐和幸福。作者希望,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当一只蜗牛。 | C.文章先写蜗牛普通、细微、低贱的一面,后写蜗牛有风度、本事和强大的生命力。抑扬之间,蜗牛美好品质和美丽内心得到充分展示,文章寓意得到深刻表现,感染力增强。 | D.为了描写蜗牛美的形象,赞美蜗牛幸福快活的生活,作者断然否定同是冷血动物的癞蛤蟆、青蛙,否定同样有高贵、从容等品质的猪。这种以贬斥别的动物来捧高蜗牛的写法其实有损蜗牛的形象。 | E.作者综合运用说明、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咏物言志,“物”与“志”有机地融为一体,所咏之物鲜明、清晰,所表达的思想具体、形象。 小题2: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分条概括蜗牛的生活习性。(5分) 小题3:文章第⑨、⑩自然段用第一人称“我”,而最后三段改用第三人称“它”。请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理由。(4分) 小题4:作者动情地赞美:“啊,当一只蜗牛是多么幸福、多么快活!”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和社会生活进行探究。(8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