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只,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昨,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决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不尽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何,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4分)
小题2: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4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这则消息结尾属于哪一种结尾方式。(4分) 
小题4: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联系你的体会,谈谈温总理所说的“快乐”的内涵。(6分)
答案

小题1:①这句话触及了落后地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就目前中国国家状况来看,我们的发展速度不决定于东部发达地区,不决定于少数先富起来的人群,而决定于发展滞后地区和弱势群体。(2分)②这一恰切比喻,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解决困难群体生活问题的紧迫感与重要性。(2分)
小题2:①具有民生思想和公仆精神,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与人民心心相印。(2分)
②冷静、坦诚、自信,充满忧患意识。(2分)
小题3:①属于点化主题类结尾。(实际上是考查分析文体特征,2分)
②结尾既回答了网民的提问,写出了总理一心为民的意识,又化用总理的话,照应开头,紧扣标题,点明主旨。(2分)
小题4:对温总理的话可以作如下理解:
春天来临,大地开花,冰河解冻,万象更新,欣欣向荣,充满生机与希望,人们心头油然而生兴奋感、自豪感……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用什么具体的指标衡量。只要政府秉公仆精神,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解答所触及的社会问题时应联系下文温总理对农民工、艾滋病人的遗孤、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等这些弱势群体的关注来回答。解答语言的表达作用时应包括两个要点:一是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二是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题2:解答此题时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一要从总理的语言、行动中去总结和概括,可直接从原文中挑选部分词语归纳总理的形象。第6段中的“公仆精神”“与人民心心相印”,第11-14段均是“关注民生”,16-19段中的关键词有“坦诚作答”“充满忧患”“十分冷静”“坚毅地说”“坦诚、自信的回答”。二要注意文中出现的直接表现总理形象的词语,如“充满了忧患”“直面挑战,毫不退缩”、“坦诚、自信”等。
小题3:回答此题,要求考生对消息的结尾方式的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消息的结尾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类:①点化主题。叙述完新闻事实之后,以简短的评论点化新闻的主题,帮助读者加深理解。②预示前景。新闻事实叙述结束之后,对事物发展的前景予以展望、预示。③指明方向。在结尾处指明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势、动向,提醒人们注意事态的发展。④留下思索。在消息结尾处,或话语未尽,留给读者回味思索;或在新闻事实中提出问题,引人思考。答题时除了答出属何种结尾方式外,还要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这一点一定不要忽略。
小题4:要想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这句诗的意思是:大地开花,河流解冻这都是大家非常高兴的、盼望已久的事情,人民的快乐要是和大地开花、河流解冻一样,政府应该本着公仆精神,为人民谋福利。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探究文本某个问题。
点评: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意,包括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的方法和顺序,各段之间的联系,这是形成正确完整答案的前提。在阅读的时候给段落标上序号,并给重要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尤其是各段中心句,在读的时候要有“寻找”意识,基本做到心中有数,无非就是为了方便答题时提供更快捷更多的信息源。2.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找准解题的定向,即确认命题的角度,阅读范围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语言要概括精练。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绝大部分的阅读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答案基本上都能从选段中直接和间接找到依据甚至是原本答案,尤其是那些在题目中就带有选文词句用双引号的方式告诉你的题目,更是要将这个词语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边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因此强化文本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提取题***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理解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否则就会抑制阅读功效。
举一反三
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诱骗女儿放弃继承权的两个选段,完成小题。(12分)
【选段一:签字前】
下一天早上,欧也妮更有一些新的理由,觉得和她出生的、受过多少痛苦的、母亲刚在里面咽气的这所屋子分不开。她望着堂屋里的窗棂和草垫的椅子,不能不落泪。她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眼见他这种老态的拿侬与克罗旭他们,认为是他年纪太大的缘故,甚至担心他有些器官已经衰退。可是到了全家戴孝那天,吃过了晚饭,当唯一知道速老人秘密的公证人在座的时候,老头儿古怪的行为就有了答案。
【选段二:签字时】
“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
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
“小姐,”公证人说,“以我的责任,应当告诉你,这样你自己是一无所有了……”
“嗨,上帝,”她回答,“那有什么关系!”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噢!父亲……”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小题1:文中说“老箍桶匠变得厉害,常在女儿面前哆嗦”,对葛朗台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葛朗台年纪已大,身体器官已经衰退,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
B.妻子的去世对葛朗台打击巨大,他悲伤过度,精神受到刺激。
C.担心女儿不放弃继承权,内心很焦虑,在女儿面前高度紧张。
D.妻子去世,自己年岁已大,为女儿将来的孤苦伶仃感到痛苦。
小题2:“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这个比喻句有何表达效果?(3分)
小题3: 从这两个选段中可以看出老葛朗台哪些性格特点?请分别结合文本举例说明。(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30分)
信 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郝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年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或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信仰”为题,既有作者对人物塑造的考虑,也体现了作者对情节设计、主题表达的用心。
B.第一段中“我”自顾喝茶、不理蔡老头,这是因为“我”因缺失信仰而高高在上,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C.蔡老头初进办公室时“局促”、“抖瑟”,是因为他想明白了自己曾纠结的问题后感到愧疚,同时也因不知道如何向大家说明而尴尬。
D.蔡老头反复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是因为他在入党时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E. 结尾“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既与前面“我们”的“笑”形成对比,也暗示“我”的心理变化,含蓄而发人深省。
小题2:文中说“蔡老头真是个怪物”,请概述“我们”这样认为的理由。(3分)
小题3:小说中写到了办公室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党员有什么用”,这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4:倒数第二段写“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这一细节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6分)
小题5:巴金说过: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请结合小说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名言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中国古代习俗品性说
中国习俗内容浩如烟海,直到今天仍是一座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文化宝库。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形式,年长日久,所积必多。而且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未曾发生重大的文化断层。断层未必是坏事,但于习俗而言,断层就无法保留完整的文化。再者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则习俗异彩纷呈,民族不同,其习俗必有不同。中国人对各种文化类型能够兼容并蓄。中国人喜欢中庸,既不轻易为他人所动,也不喜欢过激的行为。所以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会有冲突,但能生存。既能生存,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因素,而这些新的文化因素一经积淀,又成为新的习俗。总体上说,中国历史上虽然有战乱,但其习俗的演变还是以不断丰富为特色,以渐变形态为主流,逐步开展其历史性大演化的社会行为过程。
中国习俗内容丰繁,它好像一面巨大的宝镜,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习俗的形成,政治因素影响极大,尤其自春秋战国之后,在整个封建时代,其影响几乎无所不在。习俗反映的常常是人生琐事,而又往往与政治生活发生复杂的关系。不仅一切吃穿住用,连头发都是一种政治标志,儒学观念中,肤发受之于父母,是万万不能动的。传统的习俗中有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之一是相信三教同源,儒道佛能够共存共荣。中国地大人多民族各异,但总的态度趋于宽容,对于不同文化类型能够平等对待,而且相信他们彼此道旨相近,一气相通。另外习俗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事方式,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在许多社会行为方面可以有所遵循,比如中国人一般是“摇头不算点头算”的,因此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入乡问俗,入乡随俗。习俗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人生智慧,中华民族就是特有智慧的民族,可以通过某些习俗方式,找到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住面子的方式。
中国习俗中既有社会学问,礼仪学问,也有科学方面的学问,例如中国人的很多饮食习俗,就与现代科学相吻合。本质上,特定的历史经济形态决定了习俗方式,习俗看似出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但生活习惯终究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特定的经济形态的制约。中国许多古老的习俗本质上也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比如,当亲朋好友办理各种红白喜事时,须积极参加,而且要交一点钱出来,俗称“凑(出)份子”。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但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在彼此无力单独承担某些特殊事情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由大家伸手援助一下很有必要,而且使之成为一种礼仪情感交流的方式。习俗不仅具有实用品格而且具有审美品格,比如汉族的春节习俗中,年画、窗花和对联都是一种美。
所以,习俗是民族历史的一种文化积淀,通过对习俗的深入了解和体味,往往就能把握该民族的文化品位与历史精神。 
(摘自史仲文《文化中国的十大品性》)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习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习俗之中有政治。它反映出来的人生琐事从衣食住行到头发都和政治生活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关系。
B.中国习俗之中有文化和艺术审美。从文化角度看,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社会心理模式和文化特色;而年节习俗则可体现出其审美品性。
C.中国习俗之中有哲学和学问。其哲学内涵反映出的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处事方式和民族的人生智慧,其学问内涵反映出了祖先有关社会、礼仪或者科学方面的知识。
D.中国习俗之中有经济。它和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本质上都是经济生活的特有产物。
小题2:下列不属于中国习俗丰富而源远流长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民族众多,其习俗内容丰繁,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
B.虽然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众多的朝代,但不管是汉族统治时期,还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甚至是外国入侵时期,中国习俗都没有出现过与原有文化的严重割裂。
C.中国人的文化特质决定了对各种文化类型的兼容并包,其习俗的演变以不断丰富为特色,形成新的文化因素,经过沉淀成为了新习俗,补充和丰富了习俗的内容。
D.当外来文化进入中国之时,和本土文化有冲突,但能生存。正因为能够生存,也就决定了中国习俗的演变以渐变形态为主流。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能印证文中有关中国传统习俗的内容和特点的一项是 (   )
A.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远在春秋时期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节气来指导农事。长期以来,我国百姓就过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生活。
B.当邻里之间有了矛盾,闹了意见,要找个“由头”来解决,而春节拜年就是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最佳时候。这反映了我们民族习俗中的人生智慧。
C.封建时代,皇帝独享他所认定的衣服款式及颜色,百姓若乱用,身家性命就难保。说明中国古代习俗和政治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
D.在原始社会,一个部落得到了一条毛毯,他们马上把它割成若干个均等碎块分给每人一块。这证明了习俗方式受到特定历史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不同于传统工业,其突出特点在于人与符号的互动关系,可以用“符号经济”或“非物质经济”等新术语来概括。鉴于此,文化产业新学科的建构特别需要以下两个相关学科的理论资源作为基石:一个是文化人类学,另一个就是符号学(符号经济学)。“符号”的英文对应词symbol衍生于晚期拉丁文symbolum,意思是象征。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媒介。一个符号具有其自身之外的象征意义,并被用来产生一个由相互关联的意义构成的系统。人是这个星球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和符号动物,其最大的奥秘在于人类构建出的“意义”和“象征”世界。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符号学与人类学相互促进。文化人类学把符号学研究真正拓展到整个文化领域,作为交叉学科的符号人类学也应运而生,并在20世纪后期取得快速发展。符号人类学从符号现象入手研究和阐释文化,尤其关注仪式、神话、图腾、象征与宇宙观等方面的深层解读。在符号人类学的启示下,法国思想家、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宗师波德里亚针对当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变化,提出“符号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希望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外,拓展出符号批判的维度,揭示“消费暴力”所造成的异化新情况,开辟出“符号经济”这一新视野——符号具有巨大的附加值,其产业化的效益或利润率,是粗放式经济所无法想象的。看看2011年齐白石的一张画纸售出4亿元的事实,就可大致明白。
在人类整体性地进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创造、运用“符号”的价值去驱动经济生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具有前沿性的焦点问题。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滞后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假以时日,迎头赶上,是值得期待的。需要给予特别重视的是文化崛起的观念基础和理论研究。“十二五”期间,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知识人转向所谓“创意阶层”。知识和观念的推陈出新任务十分艰巨。人文学者需要有勇气进行自我反思。上世纪90年代以来,符号经济迅猛发展的新现实,向传统的人文学术提出转换知识结构与知识功能的新课题。虽然主流媒体充斥着有关文化创意的种种讨论,可是,有不少人把文化产业的转型简单理解为产业上的转型,无须文化底蕴的修炼过程。甚至有人误解创意经济为“空手套白狼”。殊不知,文化创意所需要的文化符号再造增值过程,有赖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如果看不出《哈利·波特》背后的凯尔特文化复兴底蕴,那还可以从直觉上欣赏魔法的热闹场景;如果不知道世界最成功品牌之一的“耐克”背后潜伏着古希腊神话的胜利女神,不知道“苹果”电脑品牌的“故事营销”背后有《旧约》的伊甸园苹果神话,要谈品牌打造的符号资本,就难了。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人与符号的互动关系,而这一关系是传统工业所不具有的。
B.符号学和文化人类学作为文化产业学科的观念基础,是由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特点决定的。
C.“符号”本义是“象征”,因此后来发展为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的媒介,成为人类的一切精神活动的源泉。
D.人类能构建出“意义”和“象征”世界,人是地球上唯一的文化动物和符号动物,可见符号之于人的意义。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符号人类学研究与阐释文化,其关注的切入点有自己的特殊性,尤其重视深层解读仪式、神话、图腾等方面。
B.波德里亚提出“符号的政治经济学”这一理论,既得益于当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变化,又得益于符号人类学给他的启示。
C.人类整体性地进入“创意经济时代”,如何正确认识文化资源,如何创造、运用“符号”是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D.中国要想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变被动为主动,只要给予文化崛起的观念基础和理论研究足够的重视即可。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符号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首先应归功于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因为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将符号学研究真正拓展到整个文化领域。
B.符号经济产业化的效益或利润率,是其他经济难以想象的,2011年齐白石的一张画纸售出4亿元的事实可见一斑。
C.不能把创意经济理解为“空手套白狼”,因为文化创意所需要的文化符号再造增值过程有赖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
D.只有理解了“耐克”背后潜伏着古希腊神话的胜利女神,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最成功品牌之一的“耐克”打造的符号资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5分)
李滨声:远观人生多“趣事”
87岁的李滨声胸前别着一个“蓝精灵”。
这个可爱的卡通玩具是前来探望他的后辈赠送给他的礼物,正合他意。
卡通漫画,被视为他的专业:他一直顶着“漫画家”的头衔行走“江湖”。但他觉得“漫画家”是世人抬爱的称谓,自报家门时说是“画小人的”就可以了。
事实上,他的漫画曾获首届“中国漫画金猴奖”作品奖,根据他的漫画改编的相声《夜行记》被侯宝林和郭启儒演绎过。而且,“画小人”只是他才华的“冰山一角”。
在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一座老年公寓的一套房子里,桌子旁边堆放着宣纸,李滨声正在通过画笔追忆什刹海当年的风韵。书柜里摆放着一本《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作者是在2011年春晚上表演《年年有“鱼”》的魔术师傅琰东,“书是他送的,我跟他爸是老交情”。
跟这本书“并行在岗”的,还有署名为“李滨声”的《我的漫画生涯》和《拙笔留情》,《李滨声画集》一共有三大卷,包括京剧卷、民俗卷和综艺卷。原本还有漫画卷,但不记得是谁借走了,至今尚未归还。
紧挨着书柜的,是个半人高的小架子,上边蒙着一层红色的绸布,扑克牌散落其间,还有其他零星的小物什——这里是“魔术道具”专区。老人家兴致来了,是愿意玩上一把的。
区区斗室,藏掖不了主人的性情与能耐。
“他熟悉群众生活与语言,北京民俗和掌故他知道的多。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的许多高级技艺。他的写作文笔独有风致。”在1996年3月26日的《光明日报》上,漫画家方成撰文“揭露”他的“玩家”本色,字里行间不乏艳羡之意。
李滨声将心目中的自己都融入到了一枚印章里。乍看上去,阴文是个变异的“声”字,还有点像一头壮牛正扬着牛角,瞪着一双大眼睛,静静地在看你——他恰好属牛。更重要的是,这隐约还是一个“器”字,四个“口”字并没有完全封闭,他的解读是“似器非器”,也就是“不成器”。
他的漫画,时常提供饱满的回味空间。李白就有两次走进他的画里,诉说着他对这个时代的怅惘。《H20》:李白愁眉苦脸地坐在桌旁,正上方摆着一瓶酒、一盏酒杯,毛笔和纸张被放置在一边,画外音写道“李白停杯直发愁,两眼不住珠泪流。此酒哪能助诗兴,竟是埃赤二与欧(H20)”。一画胜千言,如针,似刺。
他画戏。由于懂戏,对此间的门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戏剧画不仅有画的风情,更有戏的风骨。何况,在他看来,京剧是写意的表演艺术,各种艺术手段都夸张运用到了极点,其本身的唱念做打、服装道具无不有着漫画元素。
他画魔术。身为业余魔术爱好者,他没法像专职魔术师那样拥有大型的道具,可以满台腾挪,尽情展现障眼的魅力。于是,他就用画,释放着内心的渴望。
他画民俗。他画“老北京”喝大碗茶时的情景,他画旧时燕京儿童的发式,包括歪毛、淘气、三星、四喜、马鬃、朝天杵、天齐庙、草帽圈、帽缨子、马桶盖,并著有《燕京画旧》,至今北京文史研究馆编辑的《北京文史》杂志上还经常有他的画作“出没”。
或许正是由于这些,李滨声的人生路上才满是别样的风景:恰似一幅漫画,有锋芒有力度;又好比一出戏,有着纯正的韵致、道地的承传;还宛如一场魔术,色彩斑斓,惊喜不断;更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越品越有味道。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李滨声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漫画家,但他却认为这是人们对他的抬爱,他对别人介绍自己时只说是“画小人的”。
B.作品介绍了李滨声房子里桌子旁边堆放着的宣纸、书柜里摆放着的书和半人高的小架子上放着的小物什,突出了他知识的渊博。
C.漫画家方成撰文说,虽然李滨声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会玩风筝,但是这些都是玩物丧志、不学无术的表现。
D.李滨声画漫画,常常借用历史人物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惆怅,这样的一幅漫画胜过一千篇文章。
E.李滨声对戏、对魔术、对民俗等都爱好,都懂,甚至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常用漫画的手法来画戏、画魔术、画民俗。
小题2:第1段至第3段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是怎样表现李滨声的漫画艺术成就的?请举例回答。(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李滨声的人生多“趣事”,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