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她来到屋前的举止又一次证明了她的独特。我父亲常说,一般的基督教徒谁也不像她那样举止行事她没有拉铃,而是一直走到正对着我母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她来到屋前的举止又一次证明了她的独特。我父亲常说,一般的基督教徒谁也不像她那样举止行事她没有拉铃,而是一直走到正对着我母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她来到屋前的举止又一次证明了她的独特。我父亲常说,一般的基督教徒谁也不像她那样举止行事她没有拉铃,而是一直走到正对着我母亲的那扇窗前,往窗里张望。她把鼻尖贴紧到玻璃上,她贴得那么紧,以至我那可怜又可爱的母亲说那时她的鼻尖变平而且成了白色。
  她使我母亲吃惊不小,所以我一心认为:我在星期五出生实在要感谢她呢。
我母亲惊慌失措,起身走到椅子后面的角落。她站在对面,扫视着屋里。不慌不忙,若有所思,那神情,就像荷兰钟上的那个阿拉伯人一样。她的目光终于落到我母亲身上,她皱起眉头,像惯于驱使驾驭奴仆的主人那样对我母亲做了个手势,示意我母亲前去开门。我母亲就过去了。
小题1:这段文字选自      (国籍)作家          创作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文中的她指的是        ,她是大卫的         。(2分)
小题2:根据文中描写,概括“她”的性格特征。(2分)
答案

小题1:英国 狄更斯 贝西/贝特西小姐(特洛伍德/培忒赛小姐) 姨婆(一空1分)
小题2: 脾气古怪/特立独行;敢说敢干/精明强干/果决干练/处事冷静;(从两个角度答即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1)注意国别及作者姓名的写法,“贝西/特洛伍德/培忒赛小姐”写法都对。
小题2:要突出独特(证明了她的独特)干练冷静(不慌不忙,若有所思)的特点。
点评:做好此题要对中外名著有所了解,平时多读。
举一反三
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文章,回答下面的小题(18分)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年轻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
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
费了功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
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1)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老靶子路有一家小吃茶店,只有门面一间,在门面里边设座,座少,安静,光线不
充足,有些冷落。 鲁迅先生这一位老人,穿着布袍子,有时到这里来,泡一壶红茶,和青年人坐在一道谈了一两个钟头。
鬼到底是有的是没有的?
鲁迅先生讲了他看见过鬼的故事给大家听:
“是在绍兴……”鲁迅先生说,“三十年前……”
有一天鲁迅先生就回去得很晚,天空有很大的月亮。
鲁迅先生向着归路走得很起劲时,往远处一看,远远有一个白影。
走了不几步,那远处的白影没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并且时小时大,时高时低,
正和鬼一样。鬼不就是变幻无常的吗?
鲁迅先生有点踌躇了,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
本来回学堂不止这一条路,这不过是最近的一条就是了。
鲁迅先生仍是向前走,到底要看一看鬼是什么样,虽然那时候也怕了。
鲁迅先生那时从日本回来不久,所以还穿着硬底皮鞋。鲁迅先生决心要给那鬼一个
致命的打击,等走到那白影旁边时,那白影缩小了,蹲下了,一声不响地靠住了一个坟
堆。
鲁迅先生就用了他的硬皮鞋踢了出去。
那白影噢的一声叫起来,随着就站起来,鲁迅先生定眼看去,他却是个人。
鲁迅先生说在他踢的时候,他是很害怕的,好象若一下不把那东西踢死,自己反而
会遭殃的,所以用了全力踢出去。
原来是个盗墓子的人在坟场上半夜作着工作。
鲁迅先生说到这里就笑了起来。
“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一九三六年三月里鲁迅先生病了,靠在二楼的躺椅上,心脏跳动得比平日厉害,脸
色微灰了一点。
许先生正相反的,脸色是红的,眼睛显得大了,讲话的声音是平静的,态度并没有
比平日慌张。在楼下一走进客厅来许先生就告诉说:
“周先生病了,气喘……喘得厉害,在楼上靠在躺椅上。”
鲁迅先生呼喘的声音,不用走到他的旁边,一进了卧室就听得到的。鼻子和胡须在
扇着,胸部一起一落。眼睛闭着,差不多永久不离开手的纸烟,也放弃了。藤椅后边靠
着枕头,鲁迅先生的头有些向后,两只手空闲地垂着。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
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2)
鲁迅先生坐在躺椅上,沉静地,不动地阖着眼睛,略微灰了的脸色被炉里的火染红
了一点。纸烟听子蹲在书桌上,盖着盖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1)
“鲁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须藤医生这样说的。可是鲁迅先生从此不但没有休息,
并且脑子里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象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样,
印珂勒惠支的画,翻译《死魂灵》下部,刚好了,这些就都一起开始了。
鲁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时间没有几年了,死了是不要紧的,只要
留给人类更多,鲁迅先生就是这样。
鲁迅先生睡在二楼的床上已经一个多月了,气喘虽然停止。但每天发热,尤其是在
下午热度总在三十八度三十九度之间,有时也到三十九度多,那时鲁迅先生的脸是微红
的,目力是疲弱的,不吃东西,不大多睡,没有一些呻吟,似乎全身都没有什么痛楚的
地方。躺在床上的时候张开眼睛看着,有的时候似睡非睡的安静地躺着,茶吃得很少。
差不多一刻也不停地吸烟,而今几乎完全放弃了,(2)纸烟听子不放在床边,而仍很远的蹲
在书桌上,若想吸一支,是请许先生付给的。
许先生从鲁迅先生病起,更过度地忙了。按着时间给鲁迅先生吃药,按着时间给鲁
迅先生试温度表,试过了之后还要把一张医生发给的表格填好,那表格是一张硬纸,上
面画了无数根线,许先生就在这张纸上拿着米度尺画着度数,那表画得和尖尖的小山丘
似的,又象尖尖的水晶石,高的低的一排连地站着。
在这期间,许先生比鲁迅先生更要担当一切了。
鲁迅先生吃饭,是在楼上单开一桌,那仅仅是一个方木桌,许先生每餐亲手端到楼
上去,每样都用小吃碟盛着,那小吃碟直径不过二寸,一碟豌豆苗或菠菜或苋菜,把黄
花鱼或者鸡之类也放在小碟里端上楼去。若是鸡,那鸡也是全鸡身上最好的一块地方拣
下来的肉;若是鱼,也是鱼身上最好一部分,许先生才把它拣下放在小碟里。
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祈祷更虔诚的目光,许先生看着她自己手里选得精精致致的菜盘子,而后脚板触了楼梯上了楼。
一碗烧好的鸡汤,从方盘里许先生把它端出来了,就摆在客厅后的方桌上。许先生上楼去了,那碗热的鸡汤在方桌上自己悠然地冒着热气。(1)
许先生由楼上回来还说呢:
“周先生平常就不喜欢吃汤之类,在病里,更勉强不下了。”
把饭送上去,有时许先生陪在旁边,有时走下楼来又做些别的事,半个钟头之后,
到楼上去取这盘子。许先生楼上楼下地跑,呼吸有些不平静,坐在她旁边,似乎可以听到她心脏的跳动。
许先生冬天穿一双大棉鞋,是她自己做的。一直到二三月早晚冷时还穿着。有一次我和许先生在小花园里拍一张照片,许先生说她的纽扣掉了,还拉着我站在她前边遮着她。许先生买东西也总是到便宜的店铺去买,再不然,到减价的地方去买。处处俭省,把俭省下来的钱,都印了书和印了画。
窗外的黄昏,窗内许先生低着的头,楼上鲁迅先生的咳嗽声,都搅混在一起了,重
续着、埋藏着力量。在痛苦中,在悲哀中,一种对于生的强烈的愿望站得和强烈的火焰
那样坚定。(节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有删改)
小题1:概括节选文字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4分)
小题2: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6分)
(1)“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面,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纸烟听子蹲在书桌上,盖着盖子,茶杯也蹲在桌子上......那碗热的鸡汤在桌子上自己悠然地冒着热气。”(3分)
(2)“两只手空闲地垂着。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 没有一些呻吟,似乎全身都没有什么痛楚的地方,躺在床上的时候张开眼睛看着,有的时候似睡非睡的安静地躺着,茶吃得很少。差不多一刻也不停地吸烟,而今几乎完全放弃了,” (3分)
小题3:在叙述鲁迅先生“踢鬼”这一故事时,萧红加了一句评述(见画波浪线句子),这句话是否有言外之意? 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4:既然本文题为《回忆鲁迅先生》为何又要大篇幅写许广平?(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以“秋天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老街的旧时光
费城
许多时候,我们穿行于山岗和林莽。走了许久,猛然抬头的瞬间,便看到一片豁然开朗的村庄。那里亭舍悠然,恍若我们前世的家。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到无声,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
徜徉在老街幽长的巷道里,屋檐两旁是旧时的雕木窗花,繁复而古旧,窗纸上隐约残留着风过的痕迹。一样的篱笆、小径,以及婉转闲适的农家宅院,一直遥向繁花绿荫深处。泥土剥落的墙角边上,细碎的野花,零零地开在风里,似乎许久没有人来搭理的样子。
巷道两旁是低矮的门楼,木窗倚靠在一边,并不十分规则。亭台和楼阁是有的,停靠在夕阳下,错落中有秩序,散漫中流露出庄重与淡然,宁静中透着幽远。
透过纸糊的窗户,便可看到邻家女孩临窗梳妆的倩影,身姿婀娜,在你心间泛起涟漪。
岁月静好。青石板上响彻悦耳的脚步声,从岁月的尘埃里漫上来。回忆里透着土香,是童年的味道。一串细微的咳嗽声,隔着低矮的木门,在炉膛深处闪亮。蔓生的杂草,早已绕满了台阶,那些粉绿的虫子在草间跳跃、鸣唱或沉思。一动也不动,仿佛耽于一个季节的相思。
很多年来,老街的人们奔走在老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寻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我每次到来,都会选择一间僻静的屋子小住两日,待到赶圩场的日子,便可买到当地人自己出产的土物,比如棉鞋或者草编的鞋垫一类的小饰品,做工精湛、漂亮而实用。
再次造访老街,是多年后的一个正午。我们风尘仆仆,赶来拍一组反映老街旧貌换新颜的照片。老街的人们打量着我们的行装,用善意的目光欢迎我们。走在杂花溅满的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炊烟的味道,让人感到温暖而又安宁。
我们的到来有些不合时宜,途中遭遇了一场大雨。淅沥的雨声敲打在老街古旧的青石砖瓦上,叮咚有声,明快而又悠远。最后,我们不得不退避到一户人家的木楼下。屋主人很和气,他邀我们到他的阁楼上避雨。女主人漂亮能干,说话声音很响亮,她很快拨亮了炉膛的炭火要为我们做饭。我们婉言谢绝了,于是男主人邀我们到炉边烤火驱寒。其实天气并不十分寒冷。我们随同男主人围坐在火塘边闲聊,他麻利地操持着手上的活计,已经在给我们“打油茶”了。
火塘里炭火烧得通红,清亮的油籽在古色古香的茶罐里欢快地翻腾着,冒着丝丝香气,沁人肺腑。我们的谈话也在茶香弥漫里谈开了……
辞别了小屋的主人,我们走在干净清爽的巷道上。街道和土墙熟悉而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我的内心深处徘徊不去,仿佛隔着前世的忧伤。我们在老街沉静的时光里沉醉着,一些事物开始变得清晰,另一些事物变得更加模糊。老街的老去无可阻挡,时过境迁,行走的背影在我们的视野里变得愈加陌生,最后随同老去的岁月一起褪色成一幅幅暗黄色的回忆。
时光流转,老街不断长高的楼群终将阻隔我们远眺的眼睛,这仿佛象征着侗乡的日新月异和小康生活,而关于老街的浅白记忆随同时间的潮水涌向了岁月的另一端。
无可奈何,我们终将流落成了老街的客人
小题1:请用词或短语概括作者笔下老街的特点。(2分)
小题2:“时光在这里慢了下来,往事徘徊不去,那些洋溢在心间的念想,静默到无声,仿佛时间也在这里驻足、聆听。”文中这句话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3:文中说,“我们的谈话也在茶香弥漫里谈开了……”,请结合上下文与文章主题,推断他们的交谈会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小题4:文末,作者感叹:“无可奈何,我们终将流落成了老街的客人。”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孤独的守望
方爱华
(1)在穿越了一条条宽阔马路,躲过来来往往的车辆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准备走进那座高楼大厦的时候,却忽然被不知藏在什么地方的孤独感袭击。于是,我飞离城市,开始找寻那些遗失在远处的疼痛或者温柔,来到那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2)转过一道山梁,又穿过一道峡谷,眼前豁然开朗。那是一种惊诧!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一幅最浓艳的油画里。一朵秋阳,斜挂山腰,被染红的山风成了最随心的画家。一笔画山,山披灿烂,一笔描水,水放金光,一笔泼在山沟里,沟里成了五彩的天堂。
(3)拨开路边密密麻麻鲜嫩的细叶,下面,竟藏有一弯清溪。凝神敛息,闭目细听,一股山泉之清凉,潺潺之清音,朗朗之清虹,刹那间沁过心田,直达肺腑,身心更是说不出的爽朗。寻着水声一路走来,水却似多羞的少女般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会被浓阴掩翠,一会儿环佩叮当,一会儿弯成一枚碧玉,一会儿又不知躲藏到哪里去了。细看那水宁静之极,无波无痕,柔润如美玉。那是谁家女儿悬挂于颈间的玉璞?押着唐韵,携着汉风,一点点的走近,走近,将心清凉成一片温润的水域。
(4)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是在尘世苦苦寻求而不得的心灵的栖息地。
(5)我在进入小村的那一瞬,突然变得很宁静。我用了很大的努力,才从这幅静默的油画中走出来,一路跋山涉水而来的疲倦和烦躁一扫而光。一处处低矮的农舍以最简单的装束站立在我面前,而它后面是五彩锦缎装扮起来的山坡,像一首天地之间的赞歌,我看见纯朴与艳丽和谐的统一。
(6)田园,多么美妙的字眼,它让许许多多流浪的心灵找到了家的温暖。袅娜的炊烟,鸡鸣狗叫,满山遍野的牛羊,子孙绕膝,我多么希望看到曾经在这里上演过的那些温暖和最原始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啊。然而这里拥有的除了安静还是安静。看不见炊烟,听不见鸟语,也听不见动物的欢鸣,就连风都停驻在不知什么名字的山那边。
(7)物竞天择,时代犹如一列火车,轰鸣着滚滚向前。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那些没了主人的房屋,虚掩的房门,荒凉的院落,都似在诉说着一种久已淡去的生活。房前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红艳艳的小灯笼,就连地上也落了许多熟透的柿子。这些原本代表丰收的累累果实,在这里忽然受到冷落。
(8)一方石碾,丰碑一样默默地站在时光的怀抱里。深深的皱纹里记载着多少酸甜苦辣的过往?它在怀念那些五谷丰登的日子吧,还有那吱吱唱着的远去的歌谣。我看见空地上的水井里面装满了生活的百般滋味。
(9)所有的土地都荒芜着,那些被收割的玉米秸杆,怀抱成一堆坐在秋阳里,哀伤而无助。曾几何时啊,仿佛还看到它们挺拔着腰杆,向上生长着浓浓的丰收和喜悦。一些被开垦的梯田就那么闲散地敞着怀,留着斑驳的印记,像是刻满了主人点滴的心事。几垄白菜,几颗萝卜成了这些被弃置土地的最后守望者。
(10)我停下探访的脚步,对着一片宁静和绚丽沉默。
(11)我不知道繁华在身后隐退的时候,是不是一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就这样被遗弃在远离尘世的地方,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着一场兴衰与荣辱。美丽与孤独同在,寂寞与哀愁共存。
(12)在村庄的深处,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主人。一位老人,就那么安然地倚在门口,身后巴掌大的小院里,两棵参天的老槐,像硕大的两把巨伞,卫士一样的护着庭院。树是老人出生时爷爷种下的。
(13)老人手捧山里红,热情地招待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她说家里没什么好吃的,只有这些山里的果子。问她为什么不和儿女一起走,老人只憨憨地一笑:“舍不得啊,几十年的家!”
(14)已是夕阳西下,那些山、那些树、那些落寞的房屋都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我最后一次回望山村的时候,老人正被金色笼罩,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15)她在守望着一个人的山水,守望着一个她自己的家么?
(选自《散文百家》2010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含义?(4分)
小题2: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文字描写了宁静的清溪,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小题3:文章从第6自然段起用较长篇幅写村庄的各种景象和自己的感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分)
小题4:第7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钢琴演奏家,生于1934年,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1955年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他以“钢琴诗人”的称号闻名于世。
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
我的父亲钟情于法国文学,还把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他是罗曼·罗兰和其他许多法国艺术家的密友。在我只有5岁的时候,他就影响乃至强迫我学习钢琴。不过,到我17岁去波兰学习钢琴的时候,我已经真正爱上弹奏钢琴了。
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
喔,太多了:像肖邦、贝多芬、舒伯特、瓦格纳……他们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流传后世的杰作。我们永远不能用“完美”来形容音乐上的造诣,每种探索都是阶段性的,每个新的时期对杰作都有新的定义。
我觉得,肖邦呢,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的天生的气质,就好像肖邦就是我。我弹他的音乐,我就觉得好像我自己很自然地在说我自己的话。莫扎特是什么呢?那是我的理想,就是我的理想世界在说话,他是我追求的理想。舒伯特像陶渊明,舒伯特的境界里头有一些我觉得就像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文人传统上特有的那种对人生的感慨。
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
假如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成名成家的捷径,那他们是不可能做到的!假如他所追求的就是这些的话,他所得到的价值就不是我认为的音乐艺术里面的价值,而是世俗观念里面的价值,那是一种很危险的价值。假如不具备对音乐那种“没有它就不能活”的爱,那还是不要学音乐,学电子、学医、学法律成功的机会都要大得多!学艺术一定要出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有“大爱之心”,然后愿意一辈子不计成败地献身。假如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即使孩子不能够成为一个专业的音乐家,可是他有了一个精神世界让他可以在那儿神游,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幸福!
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在各国讲学时经常举个例子,那就是黄宾虹说的“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他拿庄生化蝶做一个比喻,说“师今人”就好像是做“虫”的那个阶段,“师古人”就是变成“蛹”那个阶段,“师造化”就是“飞了”,也就是“化”了……伟大的作曲家写的作品完成后还会不断地发展,它会越来越伟大越深刻越无穷越无尽,所以“造化”跟自然一样生生不息,不断复活、再生、演变。真正的“造化”是在作品本身。
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可能这些都需要……但是现在我觉得,也许最重要的是勇气,能够坚持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永远表里如一。这在音乐上也很难做到。
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
是呀,如果你的琴声很纯洁地发自内心,就会天然有一种感染力。我父亲经常说,真诚第一。感人的音乐一定是真诚的,有的人可以弹得很华丽很漂亮,你也会欣赏,但被感动是另外一件事。科尔托就是这样,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真实感人。
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
对音乐内涵有真正的理解,而且真正有个性,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道理的,是真正懂了音乐之后的创造。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学问。
(节选自[法国]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
小题1: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6分)
小题2: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6分)
小题3: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