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暗记聂鑫森(1)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2)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暗记 聂鑫森 (1)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2)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3)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4)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5)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6)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7)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白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8)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番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①,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9)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10)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11)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12)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13)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令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14)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15)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16)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17)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18)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19)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注:①石涛,明清时期杰出的画家。 1-2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3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小题1:下列对“暗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暗记”就是石丁画在自己作品上的记号。 | B.本文围绕着“暗记”主要写了三件事,分别是:做暗记、寻暗记、移暗记。 | C.胡笛发觉画家做的暗记后,心里十分不快并因此在画上做了手脚,以此宣泄对画家的不满和愤怒。 | D.实际上石丁做暗记是不信任胡笛的表现,并最终在自己心灵上留下的无地自容的印记。 | 小题2:联系全文,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安闲”两字体现出胡笛的从容、大度。 | B.文章第4段为胡笛最终在装裱的画上做手脚并愤然离去埋下了伏笔。 | C.胡笛的安闲与后文石丁寻找暗记的急噪形成鲜明的对比。 | D.石丁脸色“渐渐变紫”是因为他内心还是不相信胡笛,并由此生发了对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的愤怒。 | E. 经过“暗记”这件事,胡笛将会和石丁成为艺术上的知交,石丁也不会再怀疑周围的人和自己生活的社会。 小题3:第14段详细描写石丁审看的过程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4:联系全文,请你探究一下本文表现的主旨。(4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E 小题1:照应了前文介绍胡笛时所说的“装裱技艺高,人品不错”,也突出了石丁的疑心重,(2分) 从而反衬出胡笛的坦诚、大度(2分)。 小题1:(4分)通过记叙画家石丁因不信任装裱师胡笛而产生的一场误会,(1分)批判了社会中的诚信危机,(1分)呼唤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坦诚相待,互相尊重(2分)。 |
解析
小题1:胡笛“人品不错”整个事件中表现从容大度,不会对此“愤怒、不满”。 小题1:B为最后胡笛没有换走石丁的原作埋下伏笔;E项属臆断,没有根据。 小题1:注意“照应”“反衬”等关键点。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淡淡的山影 方叶 ①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淡淡的山影却是我生命的一种底蕴。 ②童年的江南小镇,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攀山越岭,自然成了山里野孩子的乐趣。现在,我早已走出了荒僻的小镇,生活在一座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但日渐浑浊的瞳仁里一旦映进了凄幽的山影,依然禁不住心神摇动。 ③山影无疑是一种美,一种宁静无言的美。山,无论它多么崔嵬高峻,峥嵘峭拔,可山影永远是灵秀而含蓄的。它略去了岩崖的怪异,树木的苍浩,峡谷的艰深,溪流的飞湍,略去了众多的繁文褥节,只留下简洁清奇的神姿,生动飞扬的灵气,默立于天地之间。比之庞然实体来,淡淡的山影显得更加空灵、超脱。那份宁谧、那份幽远的韵致,真让人如啜饮清泉,一下涤净了心头的尘俗。 ④古往今来,人们游历山川,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秀美风光,获取履艰越险的快慰之处,我以为,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心灵与静美的山水相洽相融,排遣胸中的郁结。而山庐梦影,既真实又缥渺,既可亲可感,又可寻可思,理所当然是高人雅士抒情写意的最佳具象。看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何等瑰丽多姿!在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焕、王昌龄的诗中,为了边关的安宁,“不教胡马度阴山”征夫守卒们长年累月,甚至一生都在那里浴血苦战。苍凉的山影烘托出的正是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壮美情趣。而诗仙李白跟他豪放落拓的性格一样,他笔下的山影却充满了浪漫、神奇的色彩。“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人用一种震天撼地的笔力,道出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作为山水诗人大画家的王维,原本就倾心于凄美的风光,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波折,更加看破世事,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值依恋。于是,他平静地走出金碧辉煌的朝廷皇宫,走出浑浊的世道,投向佛寺和大自然的怀抱,把自己的身影彻底地溶入浓浓淡淡的山影里。无论置身于“空山新雨后”还是“独坐幽篁里”,也无论品味“山色有无中”,还是聆听“深山何处钟”,山影勾勒出的是他那种怡然自得、超凡脱俗的心态;行行句句,无不充满了清幽恬淡的禅意和孤寂深远的意趣。 ⑤其实,山影并非五岳名山才美妙动人。人们对于山影的喜爱,纯然是精神上的快乐和抚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辞去归来,在寻常的南山下采菊,种豆,除草,饮酒,写诗,抚琴,悠远的山影雕塑了一个高洁伟岸的形象。同样的,敬亭山也并不孤高绝寰,而李白照样“相看两不大厌”。个中奥妙,是敬亭山的山影里栖立着诗人那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傲然不羁的心曲,以及对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时尚的轻蔑。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 ⑥对于讲求写意畅神的中国水墨画,飘渺空灵的山影,更是不可或缺的意境。从王维破墨点染的《雪石图》,到董源平淡天真的《夏山》,从米芾意似便已的《溪山雨霁》,到石涛恣肆苍莽的《黄山八胜图》,我们读到的自然不仅仅是峻峰云岭,松石板桥,茅舍僧寺,透过那些淋漓酣畅的笔墨,更可以窥视到孤拔豪迈的心境和活跃通脱的灵气。静穆的山影看似平常,其实情长意浓,意境邃远,深深地烙着画家的审美情趣和理想情操。 ⑦许多年来,攀山涉水,深入林谷,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我知道,山影把一切拥入自己的怀抱,相济相融,酿造出自然界的一种大和谐、大完美。常常沐浴在这种宁幽净洁的氛围中,人自然会渐渐变得神怡意远起来。 (原文有改动) 注:方叶,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 小题1:请简析第④自然段的手法。(6分) 小题2:请简析“唐代诗人笔下的山影”“瑰丽多姿”的特点是什么。(4分) 小题3:“尽管敬亭山的山影并不巍峨奇峭,却历尽了千载而不朽”一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小题4:为什么说“淡淡的山影始终是我一个无法走出的梦境”?(6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功能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通过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把文化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出现了部分文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大众口味、助长“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等问题。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科学认识文化产业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文化产业的娱乐功能,主要指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让人们放松身心、活动肌体、交流情感;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大众在消费、使用、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时,受到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在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等问题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在许多国家,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还体现在维护政党主张、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权威等方面。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功能。失去了娱乐功能,文化产品不够喜闻乐见、丰富多样,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教育功能,文化产业就没有精神和价值支撑,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坚持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既着眼于满足受众需求,又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把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种类丰富,层次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同时应注意,文化产业不能一味迎合大众的消费需求,而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教育引领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应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增强文化企业的责任意识,纠正一些文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努力推出更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市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 既追求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没有市场就没有文化产业。如果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经济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效益也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既遵循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又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努力创作和生产更多既体现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又体现主流价值观念并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品和产品。 既充分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又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必然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如果放任文化市场自发运行,就容易导致文化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导致文化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的职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文化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在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 既不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又注重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换。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这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但要把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化成为文化产业优势,必须充分把握现代受众的接受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转换,形成既有教育性又有娱乐性,民族特色鲜明、深受市场欢迎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文化产业”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蓬勃发展、成效显著,但文化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大众口味,“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盛行。 | B.文化产业主要通过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让人们放松身心、活动肌体、交流情感,促进民族团结来实现它的娱乐功能。 | C.通过创意、加工、制作等手段,把文化资源转换为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的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它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D.受主流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大众在消费、使用、享受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时,在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好与坏等问题上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思想观念,这便是文化产业的教育功能。 |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上不受欢迎,经济价值就无法实现,社会效益也就 无从谈起,因而没有市场就没有文化产业。 | B.遵循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规律,就会影响文化产品的市场效益,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会让文化产品不能体现主流价值观念。 | C.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职能,坚持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 | D.抓住受众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转换,会深受市场欢迎。 | 小题3:简要谈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功能问题,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6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诗化人生 王兆胜 ①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②天上的月亮也不过有几日之圆,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没有黑暗,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寒的冬天……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理解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的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生的先验“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与快乐的。 ③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而有的人一生虽锦衣玉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心”累与否。同样,一个人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是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的心,一颗“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取这个世界,那么他的人生将总会如枝头上小鸟的歌唱,如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④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将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 ⑤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比如苏东坡。他被放逐到荒僻海南,夏天极其潮湿,秋天阴雨连绵,所有东西都发霉。床柱上还长了许多白蚁。要什么没什么。六十岁的老人,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他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理想。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了《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了《东坡志林》,考定药书,赋诗作词。似乎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⑥当有了诗心,人们也可以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华,夏天挥霍;当树叶变黄,纷纷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珍藏,这就是冬天了。其实,这种更替与人生何异?生命在自然与死亡韵律的和谐上实际上具有一样的节奏。自然生命和人生就如同一首诗,一首有着成长和死亡韵律的和谐诗。通过“诗心”,在发现天地和人生蕴涵的诗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新境界:人生就是一个进程,天地都有生死、悲欢,而渺小的人还有什么困惑和滞碍呢? ⑦通过诗心,人们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并将这种生命与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那么,个体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强大。比如,看到一树绿叶,我们不要对其熟视无睹,而应该用诗心去体会。当你的诗心与绿叶的生命接通,那么,在你的意念中一股生命的泉水就会顺着树叶的脉络汩汩流出,直流入你的身心之中。可以设想,在与大自然接通时,人不仅进行了生命充电,同时也在进行精神充电。 ⑧诗心就如同和煦的阳光,他不仅能消融冰雪,还可以驱尽黑暗,使人生如明媚的春日,其乐融融。 小题1:“诗化人生”的关键是要有一颗诗心,根据文意概括“诗心”所包含的内容。(4分) 小题2: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生为什么要有一颗“诗心”?请分点作答。(4分) 小题3:你认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得对吗?请你结合这句话含义的理解简要陈述理由。 小题4:细读第⑥、⑦两段文字,另外再举两例,具体阐释你从大自然的规律中得到的新感悟。(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掠,22岁时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怕馋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我敢大胆说一句,《破阵子》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5000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代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像、抒发和描述。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个爱国臣子,一遍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可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小题1:作者认为,辛词有别于其他诗人,别具特色,具体指哪两个方面?(4分) 小题2:请分别说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6分,每小题3分) (1)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 答: 。 (2)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虬劲的龙头拐杖。 答: 。 小题3:作者说“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其理由是:(4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第二段概述辛弃疾一生的经历,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具体解释,也为下文全面展开评述作了必要的铺垫。 | B.第三段例举杜甫、卢纶的诗句,意在通过对比,突出辛词的笔力之深。 | C.第五段通过苏轼与辛弃疾的比较,说明了动荡的时代,坎坷的人生对于一个文人的特殊意义,“身穷诗乃亨”,就是这个道理。 | D.最后一段是全文内容的总结,高度评价辛弃疾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也阐明了作为文人具有才能和思想的重要性。 | E、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抒情性的议论,笔力纵横驰骋,内容博杂丰富,见解独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语言是心灵的桥梁 周伟东 ①精神的堕落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个时代的语言,除了偶尔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以外,再也了无新意;如果生活中的对白都成了白开水,报纸上的社论成了死教条,作家失去了想象力,学生的作文干瘪得像公文,主谓宾的搭配陈旧如生锈的链条;如果在这个时代里不再有人写文学性很强的信件,指望这个时代富有激情和创造力,怕是痴人说梦了。 ②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此为网络为文之道。缺乏思索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时下大是流行的BBS文章的苍白便逐渐暴露了出来。原本试图通过BBS用中文的砖石架一座思想的风雨廊桥,让寻找情感彼岸的人们内心有所宣泄、寄托和自得的满足,而最终却只能是贫血、低智、啰嗦、车轱辘故事…… ③语言的贫乏本质上是心智的贫乏,而心智的贫乏下的倾听与阅读就如同遥望风景时却满眼都是凡夫俗子呆滞的表情。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思想不必仰仗理论,因为思想首先表现为语言。而那些BBS文学中随意创作信手拈来的语言文字是否就是思想就另当别论了。 ④当我们追溯着时间的河流,与先秦的那些智者们相遇,我们很难分清刻在竹简上隽永的话语哪些是思想哪些是语言。仅将语言视为一种载体,试图将语言从思想中剥离出来是可笑的。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对于精深奥妙的中文,对于听泉眠云、饮露餐菊的智者,尤为如此。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赖于某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保存,比如乐音离不开笙管笛箫,雕刻离不开泥土金石,物质的流失与毁灭对于文化的损害是难以避免的,惟有语言可以口口相传,并进入灵魂深处,被智慧的人们赋予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线索。当然,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层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毕竟,语言的对象是物。物质世界的嬗变,古典生活器具和生存方式的流逝,也必将导致语言本身及其传播媒体的变化。语言和传统的进化是历史必然。然而纵观时下作家语言之邋遢,学者文句之夹生,又教人如何能够对眼下这些的时髦文本产生文化上的信赖?更何况那些所谓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宣泄,爱写不写,随心所欲,写自己,自己写,轻松的环境,轻松的心态,随意的潇洒……有人把这叫做进步,其实所谓的进步也只是一种好听的命名而已,我们完全可以命之以另外的名字。这使我想起梭罗的名言:“文明改善了我们的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里的人。”很多人认为21世纪里中国文化是强势文化,却不知长此以往,丧失了民族智慧的中文将如何孕育思想,没有思想的文化又将在哪里着陆? ⑤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五四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谁能说没敞开思想不表达情感?那些精微奥博、深透劲锐、惊心动魄之作,大都善于从文言中获取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而使人获得启迪的深思和激进的力量,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也就失去生机失去生命。 ⑥在文化意识上,我是如此的守旧,与此同时却也不甘心放纵自己化为故纸堆中的书蠹。我只希望在安装了空调设备的现代书房里,依然会有一盏传统的明灯照亮我的稿纸和电脑。新和旧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多少前朝旧宅的深深庭院里,处处是花叶掩映的古树。房子和树是老的,花和叶是新的。优雅的语文不可能洗尽铅华、摒绝丝竹。浓妆艳抹的时代固然已经远去,淡扫蛾眉的分寸又何尝不正是修养之所在。留住文字的绿意也罢,为红袖文化招魂也罢。我却总以为从语言中能寻找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从语言的酒窖中伊始发酵出中华思想的醇绵。就从个人而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真实流露涌动的情感,精炼的句读背后,潜藏的正是睿智的心神。 小题1:“语言是心灵的桥梁”。下列说法不宜作为论据的一项是( )A.灵感来自自由,文章出自随意 | B.一切深奥的思想都蕴涵于语言之中 | C.思想之美统一于语言之美中 | D.真正好的语言是不能与思想分离的 |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如果缺乏思想,缺乏激情,即使玩弄一些洋泾浜的新词汇,也依然显得苍白。 | B.第③段中,作者说“思想不必仰仗理论”,意思是说,理论常常以一种僵化的模式干扰思想的火花迸发。 | C.五四时期的许多经典佳作其实都是从文言中获取了“质感、力量、气韵与胸襟”。 | D.在作者看来,能够体现心灵睿智的语言应该具有精确、真实和精炼的特点。 | 小题3:第④段中,作者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其他因素相比,他们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不相同的。语言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答。 (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