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慎 微所谓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对之持谨慎态度。“慎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使用,当属《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慎 微所谓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对之持谨慎态度。“慎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使用,当属《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慎 微
所谓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对之持谨慎态度。
“慎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使用,当属《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但有关慎微的思想,在《淮南子》之前,就已有思想家论及。例如,《吕氏春秋•察微》中有“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此处“察其秋毫”即含有慎微之意。此外,陆贾所作《新语》中有《慎微》篇,虽然其篇名疑为后人所拟,但篇中有关慎微的思想为陆贾本人所阐述,则是无可争辩的。如“采微善,绝纤恶”等。
古人讲慎微以他们对于“微”与“著”、“小”与“大”之关系的认识为基础。《老子》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借助于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微”与“著”的关系。《荀子•大略》中有:“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小”与“微”累积起来,就可以成“大”成“著”。荀子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另据《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此处,从“小”与“大”、“微”与“著”的关系中直接推出了慎微的道理。又如《后汉书•陈忠传》称:“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显然,古人对于“小”与“大”、“微”与“著”的关系的认识,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如果没有一定的辨证眼光,是无法推出慎微的结论的。
《礼记》之《经解》中有“慎始”一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此处所谓“慎始”,其意与“慎微”相近。事物之始端,往往细微难辨,若不谨慎对待,则可能以毫厘之差而致千里之谬。从毫厘之“微”到千里之“著”的这种变化,就是未能慎微的后果。
由“小”与“微”累积而成的“大”与“著”,既可能是好的结果,又可能是坏的结局,这要依“小”与“微”的性质而定。若是小善、微善,则慎而积之;若是小恶、微恶,则慎而去之。慎微的这两重含义,也多见于古人的论述中。例如,《易传•系辞下》中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然而,在古人的言论中,也偶见有与慎微之德似乎不一致的主张。例如,《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但若细加辨析,则可发现古人所说可“出入”之“小德”,乃是无关乎大德或无损于大的细微之事。另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鸿门宴,欲伺机诛刘邦。刘邦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情势十分危急,本该不辞而别,但刘邦仍犹豫,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可见,此时“不顾细谨”、“不辞小让”,实为情势所迫,如过分注重礼节上的细微之处,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樊哙所言仅限于特定情况,也并不意味着对于一般情况下慎微之德的否定。
进一步说,为了正确运用慎微之德,必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小”、“微”与“大”、“著”相比较,后者更为紧急、更为重要,因此,在“小”、“微”之事与“大”、“著”之事同须料理之时,当以后者为急务。这不是对慎微的否定,而恰恰合于慎微之目的。
小题1:下列不能体现对“慎微”一词含义的一项          (   )
A.《吕氏春秋•察微》中有“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B.《礼记》之《经解》中有“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易经•系辞下》中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D.《论语•子张》中的“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虽然在淮南子之前,就有思想家论及“慎微”,但慎微的思想最早是淮南子提出的。
B.《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苟子•大略》的“尽小者大,积微者著”,《汉书•董仲舒传》的“臣闻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后汉书•陈忠传》的“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都包含着朴素辩证法
C.“慎微”有两重含义:善者积之,恶者去之。这是由“小”和“微”的性质决定的。
D.为了达到“慎微”的最终目的,在“小”、“微”之事与“大”、“著”之事同须料理之时,我们要抓事情的主要矛盾,选择急重的事情先办。
小题3:下面是文章外的一些古人的观点,不符合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
A.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司马光言:“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没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C.朱熹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慎了,又就其中于独处更加慎也。”
D.《贞观政要•规谏太子》:“勿以小恶而不去,小善而不为。”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不能体现对“慎微”一词含义
小题2:A说法不符合文意
小题3:C(是释“慎独”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它包含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三者是个统一体。
  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包括每个人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公平地享有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教育资源,公平地享有对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过程公平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它不仅包含诸如“教师能公平地对待学生”这样主观方面的公平,而且还涵盖主要表现在教育活动有形投入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
  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从实质上说,教育公平不是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平等,而是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不是人简单的、某一方面素质的平等发展,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统一标准、千人一面,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以充分挖掘。因此,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一种实质性的公平,其衡量标准可定位在“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由于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供给量严重不足,这已上升为突出的社会矛盾,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一种资源性和体制性障碍。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可以统一起来,具体表现为,教育质量涵盖并体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三种状态中,三种公平的实现反过来又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我们把这种命题关系称之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0期,有删改)
小题1:从原文看,下列对“教育公平”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表现。
B.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个统一体,它们也是教育公平的组成部分。
C.体现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受教育权利公平,是每个人享有的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D.能在教育结果上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是实质性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教育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其中一项内容是让每个人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B.因为教育过程公平既包含主观方面的公平,又包含客观因素的公平,所以它体现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
C.教育结果公平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其衡量标准是“让受教育者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D.“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指的是让教育质量涵盖教育公平,让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二者是有机的整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单于天降”“四夷□服”的“□”与“古□亭口”的“□”读做“某”,都表示这个字残缺。
B 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笔画凹下的叫阴文。
C 《药》的结尾借助乌鸦飞向远处的天空,进一步表现夏瑜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悲哀。
D 《药》由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贯穿全文,“药”起到了连接这两条线索的作用。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①)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②)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1.在②处选填一个字,应该是(   )
A已    B仍    C也    D还
2.在个女人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是因为(   )
A自己衣衫破旧    B自己上坟来迟了    C儿子是官府杀死的    D上述三者兼而有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麻木不仁十五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缺乏教养!”
“说的是啊,说的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   )“就是没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我继续说。
“说的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象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了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
1.文中括号( )处应有的标点是(   )
A。    B:    C,    D;
2.对划横线句子分析最恰当的是(   )
A他使劲盯着窗外,因为沿途的景色很美
B他使劲盯着窗外,因为不愿给任何人让座
C他使劲盯着窗外,因为自己坐着于心不忍
D他使劲盯着窗外,怕别人批评他没教养
3.故事的结尾删去了,从下面选出一个结尾,要能符合作者的思路和作品主旨,思想意义深刻(   )
A这时候,小伙子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向车门走去。
B“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你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C年轻人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指着我的鼻子大叫:“你多管什么闲事,这是我奶奶!”
D那个小伙子憋红着脸站起身,不停叨唠“管什么闲事,讨厌!”老大娘连忙摆手说,“你坐吧,我不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蚌壳使用强力黏合剂紧紧地黏附在岩石、船壳、码头上,这种黏合剂具有抗水性,并能黏附不规则物体。在蚌类强力黏附力的启发下,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聚合物胶黏剂,它可黏附在石头、木材、塑料、钢材等任何材料上。专家称,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类似功能材料的制作方法,这种胶黏剂主要优点在于更易制作,而且应用非常广泛。
研究小组设计出的这种胶黏剂类似于蚌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在它依附的任何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聚合物薄膜。无论有机材料还是无机材料,新型胶黏剂都能黏附。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的两种化学成分胺和邻苯二酚可在用于神经递质的多巴胺中找到。在适当的pH值条件下,多巴胺自我组装成聚合物链,从而形成黏附的薄膜。
这种新型胶黏剂允许在任何物体表面涂布金属或其他功能性材料,如使物体抗菌或促进特定类型细胞生长的材料。这层涂料形成的膜非常薄,因此不会改变涂布对象的形状,这样就对外科器具进行无菌涂布而不损害其性能。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的另一项应用是净水过滤器,通过制作一种涂布胶黏剂的细小丸粒,当水淹没这些微丸时,胶黏剂就会将水中的毒性金属物质吸附出来。
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传统的光刻技术,该胶黏剂可刻蚀在复杂的环境表面。在物体表面进行金属盐洗后,金属将吸附在胶黏剂上,这为在任何物体上印刷电子线路提供了可能。通过在柔性衬底上进行沉积,这种电路可用于制作柔性显示器。
这种新型胶黏剂也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打算用它来制作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热电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差的导热性。通过将碳纳米管这样的导电材料用新型胶黏剂黏合起来,胶黏剂本身即可以作为热绝缘层。
这种胶黏剂也有一定的限制。因为,它只能在一定浓度的多巴胺和pH值条件下使用。
小题1:下列对文中所说的新型聚合物胶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黏合剂具有抗水性,并能黏附不规则物体。
B.它可黏附在石头、木材、塑料、钢材等任何材料上。
C.这种胶黏剂的主要优点在于更易制作,而且应用非常广泛。
D.它允许在任何物体表面涂布金属或其他功能性材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胶黏剂可以在它依附的任何物体表面形成极薄的聚合物薄膜。
B.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将胶黏剂制作成细小丸粒应用在净水过滤器上,当水淹没这些微丸时,胶黏剂就会将水中的毒性金属物质吸附出来。
C.在物体表面进行金属盐洗后,金属将吸附在胶黏剂上,就可以在任何物体上印刷电子线路。
D.美国密西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打算用胶黏剂来制作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热电材料,因为它本身可以作为热绝缘层。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蚌壳使用的强力黏合剂黏着性很强,研究人员由此受到启发而设计出的新型聚合物胶黏剂的功效比它更强。
B.这种胶黏剂可以形成极薄的薄膜的特性使它在医学上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C.这种胶黏剂虽然有一定的限制,但只要多巴胺的浓度合适或者PH值适当,它就可以随意使用。
D.这种新型胶黏剂可以黏附任何材料,又很容易制作,因此必将受到科学家们的青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