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感悟“国粹” 李国栋 (1)在到处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社会,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耐住性子完整地听一出传统京剧。对此,我甚至都不抱太大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感悟“国粹” 李国栋 (1)在到处都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社会,不知有多少人能够耐住性子完整地听一出传统京剧。对此,我甚至都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我以前就做不到,但我现在是很喜欢京剧的。 (2)喜欢上一件事,往往是瞬间的决定。我迷恋京剧(也许还谈不上迷)其实很简单:在无聊的时候,不经意地看了央视戏曲频道播出的程(砚秋)派名剧《锁麟囊》,竟一下子被中国京剧院青年演员、程派青衣张火丁那似蹙非蹙、似怨非怨、云遮月色、雾锁荷塘的演唱所迷倒。从此开始找一些片子听听,看看戏曲频道,上上戏曲网站,也一点一点领略了京剧的博大精深。 (3)所以说,对某种艺术的兴趣,有时首先是从对人的兴趣开始的。“追星”有时也可能是通往艺术的桥梁。张火丁就是令我相见恨晚的名角。她的声音并不完美,有点“闷”,像个“男旦”,也许恰恰因为这样,才突现了程派的风格。“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为“门外汉”,令我倾倒的是程派艺术哀怨、沧桑的感觉。火丁似乎天生就具备“怨女”的气质,那种哀怨凄迷、惆怅难解的意味,宛如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所以具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有时,我就这样想,世上最具有***伤力的至美,是残缺之美,是忧怨之美,是悲剧之美啊。 (4)名角兴趣之于京剧的迷恋,只是一个机遇、一个开端罢了。其实,真正喜欢京剧需要 ! (5)有人以词人比拟“四大名旦”:梅兰芳近于周邦彦,清真婉约;(甲)近于汪元量,亡国之音哀以思者也;荀慧生近于晏几道,清丽脱俗,骀荡生姿;尚小云则近于(乙),刚健沉雄。也有人说过:悲剧是人类的自我写照,它是“一种对人生的最高肯定状态”,最能传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的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我喜欢程派,喜欢那种外柔内刚、一唱三叹、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哀怨之声,喜欢经历这种柔性的情感***伤与感染。 (6)我喜欢京剧,喜欢程派的青衣,也喜欢裘派的铜锤花脸和杨派、马派的老生,这都可能与我的性情及经历有关。如果一个人生性有些孤僻、不善交往与辞令,如果他已过了而立之年、对世事炎凉多有感悟,如果他历经了坎坷与磨难而内心深处依然残存着一些纯洁……我想,他会喜欢京剧的,只要给他一次恰到好处的感受机会。 (7)有时,我这样想:如果你青春年少,却有着华贵的气质,当你偶尔听一出梅派或者张派的旦角戏,你也许会喜欢上京剧的;如果你30岁了,开始感觉到生活的劳累,却依旧固守着灵魂的净土,当你随便听一出程派的青衣戏,你也许会喜欢上京剧的;如果你人到中年,虽已大彻大悟了,眼神中却仍隐藏着某种执著,当你一旦听一段杨派须生戏,你也许会喜欢上京剧的。 (8)有时,人们在不懈地追随着时尚并自以为时尚着的时候,很容易物极必反地回归传统。一次蓦然回首,会惊奇地发现,最美的事物就在身边!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他的《中国人的特性》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戏剧的本能的民族”,他发现“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就无异是戏剧,世界无异是剧场,所以许多名词就不妨通用”。在步入新纪元的时候,不妨重新感悟一下“国粹”,感悟一下被我们享用又曾被我们舍弃的传统文化,也是在感悟这个社会的“生旦净末丑”,感悟名利场上的“唱念做打舞”,感悟人生旅途的“手眼身法步”,感悟百味生活中的“喜怒笑骂愁”…… 小题1:文中第5段以“四大名旦”比拟四位词人,请填出甲、乙两处的人名(或流派)。(4分) 答:甲 乙 小题2:细读上下文,请在第4段“需要”之后填上一句话。(限30~50字)(6分) 答:其实,真正喜欢京剧需要 ! 小题3:本文首尾呼应并照应了标题。请问,从“国粹”中,作者感悟出什么道理?(限30~50字)(4分) 答: 小题4:下列对本文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本文所指的“国粹”,主要指京剧,当然也指文学,以及其他传统文化。 | B.张火丁用声音和表演塑造的悲剧女性,既贴近生活,又不等同生活,凄迷哀怨,余韵绕梁,感人至深。 | C.京剧“最有***伤力”,指的是京剧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力度和讽刺效果。 | D.作者自称“门外汉”,既表现作者的自谦,也表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实际上作者的“感悟”是很深刻的,也很有道理。 | E.美国传教士明恩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戏剧的本能的民族”意思是说中国人都喜欢戏剧,中国的人生就是戏剧的人生。 |
答案
小题:程砚秋 辛弃疾 小题:一种积累、一种心境、一个时机,当然再有一个令你眼前一亮的名角就更好了 小题:当人们不懈地追逐时尚并自以为乐时,一旦回归传统,你会惊奇地发现,传统文化竟是这样美妙! 小题:CE |
解析
小题:(或“程派”)(或“豪放派”) 小题:(按:这是作者原话。作为答案,意思对即可) 小题:(意思对即可) 小题:(C项“最有***伤力”在本文中主要指京剧有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E项明恩溥的意思主要是:在中国,戏曲艺术已经与中国人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戏剧表现人生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谈到艺术,人们常说: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迥然有别。 从希腊人开始,西方人一直认为,整个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西方艺术的源头是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建筑的空间位置讲究各种数比关系和几何秩序,人体雕塑中各种秩序、比例的和谐是希腊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因此西洋画特别讲究从形体光色关系上苛求细节、越来越精细逼真,毫发不左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实。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认为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便越是难以把握其原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在中国艺术家看来,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他是不可能认识自然的,在“以为有物”,而“未使有封”之际,方可保留天机的完整。而“一旦有封”(分类、概念化),一旦有“是非”之分(有判断),天机的完整性便开始分化、破碎。因此,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苏轼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因为人是无法表现自然之道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即“封死则道亡”。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中国画的意境是虚静空灵,笔墨是简率疏淡,他们遵从庄子的指引,“无知”、“无为”、“无我”、“心斋”、“坐忘”。因为“有我”,才会有恐惧、有苦恼。西方人就是因为“有我”,才会妄自尊大地想要规划世界,解释世界。而“丧我”、“无知”,不用自己的思维分解这个世界,就能重新拥抱原有的具体的世界。因此,依照老庄哲学,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书法和绘画中,不仅没有否定自然,反而找到了“离形去知”的解脱方式,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跃身大化、天人合一的内在动因。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在中国画中和谐生动、灵气往来,艺术家浑然坐忘于山水花鸟之间,如树、如山、如水、如云。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却又最写实,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又是自然本身。”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其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是带有具体的抽象,带着感性的理性,是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 因此,由于东方人的哲学,由于坚信人用“心”思考,而不像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人用“脑”思考,这样的哲学,触动中国人的是“抽象而不彻底”的美感(梁漱溟先生用“心役于形”概括)。东方人接受了不可理解的天地万物的存在,并一直同这种无意义性共处。故在东方人看来很自然的表意特征的艺术形式,就同生活本身一样没有形式、一样正常,一样无理性。如果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那么,东方人完全可以回答,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无休止地延续下去,没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而一切西方古典文学、艺术都有开头、中场或者结尾的理性次序。西方艺术传统还对崇高和平庸的事物严格加以区分,要求以最高级的艺术形式处理最崇高的主题,因此对东方人盛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趣味目瞪口呆,不能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普遍不满,甚至无法忍受,这是因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整个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位20世纪的西方艺术评论家说:“我们欧洲的艺术有一种致命的倾向——要成为科学”。可谓一语中的。而摄影和影视技术的出现更让西方传统的写实艺术理想无立足之地。他们感到了理智的苍白与可怕。辜鸿铭老先生看得真切,他说现代西方艺术乃至人文学科是在“心灵与理智的可怕战场”上厮***,是在“洒满墨水的世纪”为求生存而战斗。可斗来斗去,仍然摆脱不了科学的纠缠,这不,它们双双走在“彻底抽象化”的道路上,只不过科学是理性的抽象化建构,艺术是用抽象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真是貌离神合啊!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5分)A.西方艺术家认为东方音乐“没有意义”,东方人则认为这是自然本身的无意义性造成的。 | B.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家对自己继承下来的古典艺术传统艺术科学化倾向普遍不满。 | C.中国艺术家认为,写实只是雕虫小技,重要的是写意。 | D.中国人思维的特点是“抽象而不彻底”,而西方人则是“彻底抽象化”。 | E.中国人一直误认为人用“心”思考,因而中国艺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小题2:下列不属于中国艺术家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人是万物万象中的一个有限物,因而人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 | B.要避免天机的分化和破碎,艺术家不应追求再现和模仿自然。 | C.人对自然之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艺术家应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 D.艺术要摆脱科学的纠缠,要强化抽象,以表达对非理性的尊重。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摩天大楼的防火之痛 号称“电视台里的变形金刚”的央视电视文化中心,还未来得及全面展示其“享受建筑”的理念,就“报废”在2009年元宵节的大火中。火灾,已经成为摩天大楼致命的“***手”。 高层建筑,尤其是外观怪异的高层建筑,一般是钢结构建筑或部分采用钢结构,这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太重了,而钢结构可以做到很高很大。对于摩天大楼,尽管钢结构具备主体结构比较轻、建造快、现场施工量小的优点,但其致命弱点是怕火——虽然钢本身并不燃烧,但普通钢材在600摄氏度的环境下,强度就和面条差不多。所以,钢结构安装后会在表面喷涂一层厚厚的防火涂料,一般涂料保证的耐火时限为2~3小时,以供建筑内部的人员逃生。一旦大火烧过,钢结构往往严重受损。如果救火时浇水,对其破坏将更加严重。钢结构高层建筑即使发生不大的火灾,技术上也必须拆除才能保证安全。世界上最典型的此类事故就是美国“9•11”事件。事实上,世贸大楼不是撞塌的,而是烧塌的,因为高温导致钢结构变形,承受不了上面的重量。权威资料显示,央视电视文化中心不是纯钢结构,而是型钢混凝土结构,耐热性能比钢结构好。虽然央视这幢楼目前没有坍塌的危险,但在大火的作用下,大楼的结构强度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高温还可能导致结构变形,使建筑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 央视大楼的建筑结构中间有一个二十几层的巨大中庭,南面是客房,北面有客房,有店铺,所有的装修都是木材的。很多建筑物火灾都是由装修材料引起、扩散的,而且建筑是中空的话,也比较容易扩散火情。为了追求建筑外观效果,央视的这栋大楼外墙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可以透光的玻璃幕墙,另一种是像罩子一样的铝板幕墙。大火正是从一面玻璃幕墙中汹涌而出,而铝板幕墙的一面基本无火。据了解,很多摩天大楼均采用玻璃幕墙,国内外建筑界对此颇有争议,其中日本、德国等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原因在于玻璃幕墙虽然本身并不燃烧,但会因抽风作用而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而且常常等不到人员疏散完毕,幕墙就已达到耐火极限而向下掉落,严重影响人群安全。 据了解,在业内,高层建筑被称为“灾害放大器”。由于高层建筑内各专业竖井林立,火灾时这些竖井就像高耸的烟囱,构成火势蔓延的主要途径,“火势将比低层建筑猛烈百倍”。目前,全球消防体系能够提供的最高云梯约130米,而北京市消防系统最高的云梯不超过100米。在这个基础上,高压水龙还能喷射出10米左右。通常,消防云梯车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5级,云梯车则无法升高作业。如果着火的摩天大楼超过云梯的高度,则无法从室外扑救,除非动用直升机。城市安全部门曾做过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时35分钟。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这样算来,当火灾发生时,慌乱的人群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国际社会上,摩天大楼防火方面的安全性能一直备受质疑。在全世界范围内,摩天大楼火灾频频。所以,1974年芝加哥443米高的西尔斯大厦落成后,美国一大批建筑工作者拒绝设计摩天大楼。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改动) 小题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传统的用水灭火的方式会对遭火摩天大楼的钢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 | B.虽然大火改变了钢结构的强度,但央视电视文化中心不会有坍塌的危险。 | C.由于材质不同,铝板幕墙阻隔火情的效果明显好于玻璃幕墙。 | D.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5级,云梯车就只能升至限定值的80﹪左右。 | 小题2:下列不属于央视电视文化中心火灾隐患的一项是A.部分采用钢结构 | B.建筑结构中有一个二十几层的中庭 | C.客房、店铺的装修材料都是木材的 | D.有巨大的玻璃幕墙 | 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能有效延长钢结构表面所涂防火层的耐火时限,就将能满足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的逃生需要。 | B.从央视大火的教训中可以得知,我们应该向日本、德国等国学习,明文禁止建筑物使用玻璃幕墙。 | C.在摩天大楼防火方面的安全性能还不能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停建摩天大楼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 D.云梯高度的增长往往赶不上摩天大楼升高的速度,摩天大楼一旦着火,室外扑救无法实施。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川茶与成都茶馆 西方人喜欢饮咖啡,中国人则爱饮茶,男女老少都如此。中国素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而四川却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焙制茶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 四川人好饮茶,茶馆遍布全川,各地自有特色。其中,特别是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素有“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的说法。成都乃至四川茶馆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成都茶馆历来十分兴旺。由于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流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比其他地方少了很多,从而养育出成都人悠闲的品性,“坐茶馆”也就成了成都人的一种嗜好。 成都茶馆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茶具为三大件,即茶盖、茶碗和茶船。一般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只要没事,便去茶馆一坐,二郎腿一跷,盖碗茶一泡,便悠闲自得地品起茶来。茶馆还供应开水、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如解放前的锦春茶社、协记茶社、新世界茶厅即如此。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如解放前的华华茶厅、濯江茶社,现在的杜甫草堂茶馆还保留着这种风情。成都茶馆讲究待客态度,行茶技巧。成都茶馆的一般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成都茶馆还具有“信息交流、会社联谊、民间法庭、民间文化活动及经济交易”等社会功能。成都茶馆的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吹壳子”,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侃上半天,大家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成都茶馆还是旧社会“袍哥们”【注】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又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茶馆还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这里成了新闻的传播地。别看四川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只要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在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其中,茶馆的功能恐怕不能忽略。由于得天独厚旱涝保收的地理条件,“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身安逸乐。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人乃至四川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许多人无事,清早起来,往茶馆一坐,就是一天,这种“玩”法,普天下可能再也找不到几处。 【注】袍哥:解放前四川的一个封建会道门组织。 小题1:为什么“坐茶馆”会成为成都人的一种嗜好?下面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成都茶馆风情独具,饮誉海外;而且茶馆还具有多种功能,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一坐就可以侃上半天,交流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B.成都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都江堰的自留灌溉,自古以来农活就少,从而养育出了成都人悠闲的品性。 | C.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家给人足,自然身安逸乐,在茶馆品茶就成了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 D.在茶馆里度过光阴,陶冶身心,交朋会友,纵论天下大事,已经成了成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 小题2:成都茶馆“风情独具”表现在哪些地方?下面叙述不属于“风情独具”的一项是( )A.成都茶馆不讲究茶艺,但却潇洒舒适。一般茶馆当街设桌,多为竹椅矮桌,明亮宽敞,干净简朴。 | B.茶馆供应开水、热水、茶食。稍大的茶馆还设书场,可观赏川剧、清音、扬琴、竹琴及木偶戏等曲艺演出。 | C.成都茶馆不在于它的茶艺而在于它的数量多,服务技巧娴熟、态度和气周到以及它所体现的社会功能。 | D.有名的大茶馆则用紫铜茶壶、锡杯托、景瓷盖碗,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行茶师傅都有一手绝活。 | 小题3:“古代中国还有这种说法:‘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其中,茶馆的功能恐怕不能忽略。”下面所述解放前成都茶馆的各种社会功能中,与“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关系不大的一项是( )A.成都茶馆第一功能便是“摆龙门阵” 、“吹壳子”,不论老友新知,在茶馆里互相交流各种新闻和信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 B.成都茶馆是旧社会“袍哥们”谈公事的地方,也是各行各业聚会的场所,具有“民间会社联谊站”的功能。成都茶馆还是民间肆里纠纷的“断案”场所,具有民间法庭的作用。 | C.成都茶馆是文人吟诗、作画、谈心、聚会甚至演出的场所。在成都,许多民间生意买卖也在茶馆里进行。 | D.成都茶馆成了新闻的传播地,许多社会交往、社会信息都在茶馆里交流,只要到茶馆一坐,天下大事就了然于胸,坐茶馆也算是弥补信息闭塞的一种方式罢。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门神俱乐部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里,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有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闻着难受的气味,那么鬼也一定同样难以消受而却步。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自神荼、郁垒开门神先河,中国的门神队伍便不断发展壮大,不少历史传说中的人物也都成了门神。唐太宗李世民夜寐难安,疾病缠身,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便站到了太宗的寝殿门两边,太宗的病好了。为了让爱将脱身休息,唐太宗便命令画工描绘了两位武将的肖像在纸上,一左一右贴在寝殿门上。这两位***人如麻的大英雄也成为了民间喜闻乐见、信得过、有威力的门神。后来的唐明皇也生了病,一个多月都没好。做梦见一个大鬼捉住偷窃的小鬼,大鬼说:“臣是钟馗,殿试没有被录取,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孽。”皇帝从梦中醒来,病随即好了,于是召名画师吴道子,要他按梦中所见,将钟馗画出来。从此,就有了挂钟馗像的习俗。 之后,门神队伍就大肆泛滥,有赵云、马超、孙膑、庞涓、萧何、韩信、燃灯道人……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制地蔓延下去。现在到周围各户人家的门上去看看,于是看到了我们当下众多门神;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熊猫、小熊猫、大头娃娃……事实上他们都和千百年来的神荼、郁垒具有相同的功能。中国的神灵和百姓混居。不单单是在名单上,还在门上。 小题1:下列关于“门神”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门神神荼、郁垒最早在战国时开始出现,那时的人们用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两边,称之为桃符。 | B.门神的起源可以追述到《山海经》中的记载,其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朝代,一直到了宋代才终于定型不变了。 | C.在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门神便应运而生了,这寄予着人们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D.从秦琼、尉迟恭、钟馗、赵云等名单可以看出,门神是由生活中的凡人演化来的,他们都是***人如麻的武将。 |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老的《山海经》《典术》尽管较为严肃,却为我们描绘了神仙鬼怪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亦庄亦谐。 | B.桃木被选为辟邪震鬼之物,是因为在《山海经》《典术》这些古老的杂书中都记载了桃木是“五木之精,仙木也”。 | C.尽管民间有挂钟馗像的习俗,但是钟馗到底长什么样,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原型,钟馗只是一个虚构的人。 | D.有皇上的御旨,再加上名画师吴道子的妙笔,秦琼、尉迟恭两位大英雄便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的门神。 |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神话中的神灵的活动与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人和神难以分清。而西方的神话,例如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具有的是一个纵向垂直的等级结构,神灵们各自掌管着人间的一个部门,但又并不与人生活在一起。 | B.小燕子赵薇、老天王刘德华、小天王周杰伦、大小熊猫、大头娃娃等只是因为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走进门神队伍的。 | C.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座并不存在的仙山就属于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这一思路所创造的神仙世界。 | D.从神荼、郁垒到大小熊猫、大头娃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门神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并没有减少。 |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舞。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是人性的基础。《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 是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因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8月19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礼”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国的“礼”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最早的礼乐仪式。 | B.五帝时期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 C.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礼仪制度在那时已经建立起来。 | D.周代的礼制集前代之大成,中国古代的礼文明是在周代完备和成熟起来的。 | 小题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先贤制定礼乐制度,并将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上的人伦和谐。 | B.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当时不仅形成了相应的制度, 产生了不少的歌舞,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 C.在礼乐文明形成中,出现了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周公,他继承了夏殷商的礼乐,并注 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一是孔子,他不仅整理、传播了记 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 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 D.《礼记》有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 | 主旨。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内容主旨不断有变。 小题3:下列各项对“礼”与“乐”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是人性的基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它能引导人们向善和自 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 | B.“礼”的作用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乐”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 和谐相处。 | C.“礼”是“乐”的一部分,“礼”是为实现“乐”而辅助、服从于“乐”的,乐之“和” 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 | D.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常将“礼”、“乐”相提 | 并论,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