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指出下列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1)月光如流水一般。
                                                                                                 
(2)(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怎样理解“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的含义?
                                                                                                
3.作者笔下的月光是“淡淡的”,如“流水”,如“牛乳”,如“轻纱”,月光笼罩下的一切都是朦胧的。为什么作者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4.节选部分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5.节选部分第二段描写“塘上月色”,这段文字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写出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2)二者朦胧的状态相似;(3)“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2.满月固然很好,但是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也是别有情趣的。
3.符合作者此时的心境:难得的片刻喜悦和宁静,于自我陶醉中换来的短暂的自由。 
4.节选部分第一段描写“月下荷塘”,作者在这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从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荷塘的美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5.从光到影、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塘上月色素淡、朦胧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旦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
  ③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萦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按碟算价钱。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pia——”,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账,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    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
  ⑤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1946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38年了,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⑦我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担心。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破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选自《汪曾祺作品自选集》,原文有删改)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2)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 
                                                                                         
2.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根据文意,请分析作者“很想念翠湖”的原因。
                                                                                         
4.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翠湖的变化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成,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声挚訾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说到牵牛花,作者为什么认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2.选文中加粗的“这些深沉的地方”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选文第二段画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突出了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
                                                                                     
4.选文第三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北国的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大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舍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星,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鸟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删节)
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种特殊情调”,如果用文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应是                        
2.在江南“不感到岁时的肃***”,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3.作者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
                                                                                   
4.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江南的雪景时,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古诗句。这四处古诗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引用这些诗句的目的是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①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茵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文中加粗的“自私的念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自私的?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语句的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节选部分第②段中写“我”原来在乡下居住时对床下嫩芽的爱护,似乎与上下文都不衔接。这段文字能不能删除?说说你的理解。 
                                                                                      
4.绿枝条日见病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光阴
陆  蠡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蹑踪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一面走一面自语。“我在看我自己影子的生长,看它愈长愈快,愈快愈长。”我独语。总之,我是在散步罢了。我掳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片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大量的光阴,这年轻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很早以前。我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只竹箩——我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是爱惜光阴的。他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是他把光阴用尽了。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有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的心何时变得沉重,我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光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地,揶榆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想到光阴速度的相对性,得到这样的结论:感觉上的光阴的速度是年龄的函数。想到我自己在人生的象限上转过了几度呢?犹如作茧自缚,我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这式子里面,我悲哀了。
  “你自己衍出方程式而复把自己嵌在里面。”思想嘤然回答,已无尖酸的口吻。
  但是我无法改正这方程式,这差不多是正确的。啊,悲哀的,我想把这公式从我的脑中擦去,已是不可能。正如我刚才捡起来的树叶,无法把它装回原来的枝上。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又是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选自《陆蠢散文选集》,有删改)
1.第一段描写散步时的见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 
                                                                                            
2.第二段中“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叶”有什么象征意义?第九段中写爷爷匆匆的脚步有何作用?
                                                                                            
3.“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什么?
                                                                                            
4.有人认为“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一段表现的是作者对光阴的珍惜,也有人认为这一段说的是作者浪费光阴的事情。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