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材料一: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31分)材料一: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1分)材料一:

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 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12分)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3分)
答案
(1)(6分)全国政府性债务主要为政府债务。与2012年比2013 年前6个月政府债务和政府或有债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风险总体可控。
(2)(12分)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违规举债就会增加债务风险,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制约和监督。(4分)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履行审计职能的要求,是依法行政体现。(4分)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依法公告审计结果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方便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有利于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4分)
(3)(13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1)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合理举债形成债务收入,并把债务资金收入投向教科文卫和保障性住房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4)把债务资金投向市政和交通运输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率;(4)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以地方债务这一热点为载体来设置题目,要求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图表题注意年份要看变化,项目要比结构,同样的增长还要看趋势,与2012年比2013 年前6个月政府债务和政府或有债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最后我们还要升华到理论,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得出的结论是风险总体可控。
本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本题为指定原理类的题目,题型为原因类的,本题可以从对政府和对公民两个角度去分析,违规举债就会增加债务风险,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制约和监督。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履行审计职能的要求,是依法行政体现。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依法公告审计结果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方便了人民群众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有利于防范债务风险的发生。
本题第三问要求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本题的原理为“国家财政”,首先针对题中观点可以回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然后审材料抓关键词,从债务资金投向看,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教科文卫项目支出、生态建设项目支出、公益性项目的支出,再回答作用,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债务资金投向市政和交通运输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回答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把财政的三大作用与材料一一对应。
举一反三
(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一,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12分)
材料二:“内需”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下图为需求曲线图。
① 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② 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
③ 调整税收政策,扩大房屋租赁税的范围
④ 优化外贸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
⑤ 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2)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请在图中画出有效扩大内需后总需求曲线的变化图(2分)。从左表中选择两项能够扩大内需的举措并分别说明理由。(10分)
材料三: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评析“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的观点。(10分)
材料四: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福建省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福建精神;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闽西北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4)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社会结构,以及政策 可能酿成的行为方式,所有这些甚至更多,都记录在它的财政史上。” 一个国家的财政 史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财政(   )
①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关系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完善
③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④决定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及其增速。
项目
GDP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财政支出
数值
568845亿元
129143亿元(其中,中央级60174亿元。地方级68969亿元)
110497亿元
139744亿元(其中,中央级20472亿元。地方级119272亿元)
增速
7.7%
9.2%(其中,中央级7.1%。地方级12.6%)
9.8%
9.8%(其中,中央级9.1%。地方级11.3%)
由上表可知:
①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形成财政赤字    
②地方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地方债务风险日趋失控
③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经济持续增长是财政支出大幅上升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如下表格。若这一趋势继续发展则:
2013年
总量
增速
国内生产总值
519 322亿元
7.8%
财政收入
117 210亿元
1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 564元
13.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 917元
13.5%
①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②有利于厘清国家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③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消费的关系   ④需大力发展生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下列旨在改善民生的财政措施有
①中央财政对城镇保障房建设投入1522亿元,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
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③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降低个税起征点并逐步取消重复征税
④按月人均提高10%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