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肩负着宏观调控的重任,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A.增加税收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提高存

我国政府肩负着宏观调控的重任,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A.增加税收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提高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我国政府肩负着宏观调控的重任,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常会打出“组合拳”。下列政策、措施最有可能成为“组合拳”的是(  )
A.增加税收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提高存贷款利率
B.紧缩性财政政策 降低税率 提高存贷款利率
C.减小国债发行规模 降低存贷款利率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D.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加货币发行量 降低存贷款利率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增加税收”与“提高存货款利率”,是经济过热时应采取的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经济发展缓慢时应采取的政策,故不能入选;“降低税率”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与B项中“紧缩性财政政策”相矛盾,故B项不能入选; “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是紧缩型财政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故C项中的措施矛盾,不能入选;“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货币发行量”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是经济发展缓慢时应采取的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举一反三
(26分)阅卷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103年
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7181
8159
12791
17642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
0.04
0.04
0.06
0.08
备注:1.新能源汽车主要指插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
2.2013年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重,美国为0.6%,日本为5.17%,法国为10.78%。
材料二 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年来,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终端消费,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支持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创新,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列入地方考核内容。
材料三  2010年以来,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广泛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2年7月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产业发展目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明确了政府在提供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责任。
(1)揭示材料一(含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为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原因。(10分)
(3)分析材料三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3分)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总量和速度已不是主要问题,内部结构的调整才是要害,一方面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结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主导产业发展,根本化解办法是靠市场机制,使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
近十年来,中央淘汰过剩产能的工作陷入了“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2003年国务院列入过剩产能名单的有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2006年增加到10个,2013年扩大到19个。因为这些项目投资大、产值高,能强力拉动地方GDP,带来税收和就业。市场好时,地方政府有强烈的意愿推进本地企业产能扩张,市场差时,则会本能地阻碍本地企业退出或被兼并,甚至“别人下马我上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越淘汰越过剩”是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我国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出谋划策。(12分)
(2)有人说,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是要“管住政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9分)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地方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方法论要求。(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忻州市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拿出15%的资金专门用于廉租房建设。忻州市的上述做法
A.体现了财政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
B.体现了财政对科教文卫发展的重要作用
C.说明财政是提高公共医疗水平的物质保证
D.说明财政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手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3反映了2010年~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2010年~2013年我国
A.财政增收出现减缓趋势B.GDP总量出现萎缩迹象
C.财政收入在波动中减少D.国民收入分配臻于完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  图  2008-2012年我国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值及增长率

注:2008-2012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速约为9%。
表  2008-2012年我国万元GDP能耗与废气排放状况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废气排放情况(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
烟尘排放
2008年
0.93
2321.3
901.6
2009年
0.90
2214.4
847.7
2010年
0.81
2185.1
829.1
2011年
0.74
2217.9
1278.8
2012年
0.71
——
——
注: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37。
材料二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有: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差,集中度低;立法滞后、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尚未完全落实甚至违规排污;部分国人不顾公共利益追求无节制的生活方式加剧环境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1)指出材料一中图、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财政支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为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