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材料二 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l)联系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12分)
(2)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10分)
答案

(l)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及发展的活动。
③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④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⑤作为主权国家,自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答到其中四点可得满分,每点3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2)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④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文明出国行出国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点①4分,后面三个要点各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根据设问指向可知本题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首先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遵守联合国宗旨,积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再次可以从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第四可以从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同时还可以从主权国家权利和义务角度分析说明。
(2)考生回答本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是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其次要明确的是本题设问的主体的是“公民”。考生可以结合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的知识说明要对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其次可以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说明;再次可以从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的追求更高的思想目标的角度分析说明。
举一反三
为了提高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美、俄、日、印等诸多大国都构思着本国的武器棋局,几乎都将2020年作为发展武器、列装武器和部署武器的一个“节点”。这说明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彼此合作的基础
B.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C.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D.两极格局依然存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经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动我国西部与中亚、西亚的发展合作,打造连接亚太和欧洲的经济大走廊。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说明我国和欧亚地区的利益相同
③符合我国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④有利于促进亚欧经济的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坚持和平崛起,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__________决定。
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③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我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所谓“主场外交”,指一国以本国境内为外交舞台、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2014年,我国有两次重要的“主场外交”,即“亚信峰会”和“APEC峰会”,这将成为我国外交全力开拓之年的新亮点。下列对我国开展“主场外交”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世界展示自身建设成就,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可靠保证
③彭显实力,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④借助主场优势,向各国表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A.①③ B.②③C.①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4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终点发生两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3人遇难173人受伤。其中,中国公民吕令子在爆炸中遇难。爆炸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给予强烈谴责。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上述材料表明
①暴力活动是威胁和平的一个主要因素
②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④世界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小题2: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日益猖狂,恐怖爆炸事件连绵不断,威胁到世界人民的利益。为此我国应该
①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利益
②与各国加强合作,建立反恐军事同盟,共同反对恐怖主义
③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积极响应并参与联合国开展的各项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