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9分)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推进城镇化需要产业支撑。在欧美、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协调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实现了现代化。而在拉美、东南亚一些国家,现代化进程出现反复或停滞,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没能跟进,就业问题解决不好,甚至出现了城市贫民窟(指最恶劣的住房条件、最不卫生的环境、犯罪率和吸毒盛行的穷人避难所)等社会问题。
(1)借鉴国际经验和教训,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推进城镇化。(12分)

读图,根据词云图的生成原理,词语出现频率越高、显示规格越突出、离图中心越近。公众借助高频词云图,可以数据化地了解201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委员们在提案中关注的话题。
(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角度,说明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与社会现实问题之间的辩证关系。(11分)
我国城镇应以社区为主要载体,提高对进城农民的接纳度。目前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大城市,有些原住民对进城农民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其次,许多城镇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激增,但城镇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图书馆、文体休闲场所等公益设施却难觅踪影。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社区生活。(6分)
201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说,我到欧洲去访问,对方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跟他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前景,他们就会兴奋不已,觉得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有合作的机会。如果只跟他们讲产业,讲中国要加快哪些产业的发展、提高哪些产业的层次,他们就觉得是在与他们竞争,甚至会琢磨怎么搞反倾销来限制我们。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怎样打消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并说明这样做的政治意义。(10分)
答案

(1)①中国必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4分)
②通过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增强城镇就业吸纳能力。(2分)加快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员合法劳动权益,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2分)
③积极发挥政府财政作用,鼓励民间投资。(2分)加强城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平。(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2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4分)政协委员们提案中的合理意见或建议,可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2分)
(3)①在城镇应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城镇包容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邻里关系。(3分)
②国家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让进城农民分享现代文明的成果,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分)
(4)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2分)中国应让欧洲国家看到中国发展对他们也有好处,中欧存在共同利益,合作空间广阔;(2分)让欧洲国家相信中国合作共赢的主张,认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分)
②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树立国际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解,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利益。(4分)避免一些国家误解和怀疑,甚至是联合起来限制中国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根据材料信息提取城镇化的相关问题,即涉及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问题,其中产业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发挥财政的作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平的实现。(2)本题较为简单,知识限定很明确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把基本理论表述完整准确后,联系材料中政协委员的行为进行对应表述即可。(3)本题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现实问题,设问现实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对设问进行解读,找准知识切入点,农村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社区的问题,实际就是进行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可从公益性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组织语言。(4)第一问,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问题即国际关系问题,打消疑虑就是加强合作的问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通过上述对设问和知识的解读,组织语言即可。第二问,中国的外交行为的政治意义,可遵循由近及远最后落脚回归的思维顺序,即外交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环境,维护国家利益。
举一反三
2012年12月13日,中国海监B-3837飞机抵达钓鱼岛领空,与中国海监船编队会合,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中国海监立体巡航钓鱼岛,主要行使了
A.独立权B.平等权C.自卫权D.管辖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并没有义务提供资金技术,但中国准备安排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3年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中国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②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我国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
④我国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副总理菲利普·勒斯勒尔在接受德国《商业日报》采访时说,希望欧盟委员会任命一名“重建委员”,主要任务是监督那些接受欧盟援助的成员国落实改革措施实现经济增长。这主要体现了欧盟
A.经济实力雄厚,在国际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B.积极推动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C.主张多边主义方针,力争在国际竞争中有所作为
D.致力于实现各成员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年3月30日,******在刚果共和国议会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同非洲国家团结互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继续增加对非援助、扩大对非贸易和投资、加强对非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风险和困难带来的挑战。上述做法表明
①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支持和援助以显示中国在世界上超级强国的地位 
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务实外交,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  
③我国积极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④我国只有同非洲国家的合作,才能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2月17日中俄在联合国大会关于叙利亚问题新决议草案的表决中,投出反对票,否决了该议案。中国认为,国际社会及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行动,应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使问题复杂化。这说明(     )
A.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B.中俄两国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同盟
C.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提高国家凝聚力
D.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