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独特做法,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推行分田到户,华西村人根据本村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的优势,搞起了“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

江苏省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独特做法,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推行分田到户,华西村人根据本村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的优势,搞起了“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江苏省华西村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独特做法,改革开放之初。全国推行分田到户,华西村人根据本村人多地少,工业发达,集体家底厚的优势,搞起了“集体承包”——由30名种田能手承包了全村500多亩良田,富余劳力转移到乡镇企业中去。90年代中期,华西人又依据国家对经济“抓大放小”的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对本村“抓大扶小”的改革思路,对关系华西村经济命脉的大企业抓住不放,将一些效益较差的小企业转给个人经营,对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予以资金扶持。面对华西村的巨大成功,华西人用“吃透两头”“两个一致”来形容他们的经验。“吃透两头”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两头一致”则是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
材料中“吃透两头”“两个一致”的辩证唯物论依据是什么?(8分)
答案
“吃透两头”“两个一致”正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2分)
(1)华西人一方面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与老百姓保持一致,(1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1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分)
(2)吃透中央政策文件的精神实质,与中央保持一致,并以此指导人们的行动,    (1分)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首先整合辩证唯物论的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等。然后,我们再依据材料,选择回答角度。审读材料可知“吃透两头”“两个一致”正是体现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吃透中央政策文件的精神实质,与中央保持一致,并以此指导人们的行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点评:运用唯物论分析材料,首先要清楚唯物论有哪些哲学原理,然后按照前后顺序一个一个在头脑里过一下,看材料适用其中的哪些原理。答题时不应急于下笔,想清楚我答题要用几个原理,形成几层意思,然后用序号区分开层次表述。
举一反三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与“飞矢不动”的共同之处在于
A.认为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B.否认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承认了静止但否认运动D.肯定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入冬以来,中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大大超标,其中以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最为严重。据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和珠江三角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 “贡献”占22%至34%。雾霾锁国,折射出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国务院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汽、柴油第五阶段车用标准实施;加快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定成品油价格,完善对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向社会公开产品质量承诺。
运用所学“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原理及要求,分析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与下列名言名句的哲理相同的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世界是物质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满足我国消费者的多样化的消费需要,中国农艺师从国外引进了多种新品种蔬菜,根据引进地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成功引进国外蔬菜品种,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及其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