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步骤时间内容一2008年3月—2010年2月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二2010年2月—2010年10月党中央《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步骤时间内容一2008年3月—2010年2月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二2010年2月—2010年10月党中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
步骤
时间
内容

2008年3月—2010年2月
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2010年2月—2010年10月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通过

2010年10月—2011年1月
国家规划委员会论证

 
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意见

20011年3月
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

 
规划实施
材料二:民生优先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涵的哲理。(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民生优先的依据。(4分)
答案

(1)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制定规划表明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反映了人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历史的发展着的。(2分,回答出一方面即可)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改委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规划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规划的制定过程表明人们对一个对象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3分)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为此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民生优先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2分)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党和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民生优先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从价值观、价值判断和选择角度亦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和民生优先的理念为材料,第一题材料一蕴含的哲理,即规划编制过程体现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学生可以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特点等角度展开回答。第二问规划突出民生优先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重视民生,体现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党和国家重视民生,学生可以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进行分析。
点评:该题以《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及内容为背景材料,综合考察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运用,对学生各种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难度较大。
举一反三
胡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提出建议,主要目的是对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提出指导思想和重大原则,明确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以统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奋斗。中共中央上述做法体现了(  )
A.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B.人们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和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
D.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漫画表明(  )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主观认识没有是非标准D.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强民更富”。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好奇号”后来发回的类似远古河床的照片,证实了科学家们关于火星上的水流存在的假说。材料表明(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②世界的物质性不断地得到科学发展的证明
③宇宙探测的目的在于验证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
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活动能力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