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一(1)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小李同学指出,“加强民族团结,需要全

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一(1)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小李同学指出,“加强民族团结,需要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一(1)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小李同学指出,“加强民族团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辨析小李同学的观点。(9分)
答案

①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4分)
②加强民族团结是政府的责任。原因:我国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4分)
③加强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责任。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1分)
解析
本题以民族团结教育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范围政治生活,考查知识点民族团结,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一般情况下,观点评析类题目既要分析合理之处,又要分析不合理之处,但本题中小李同学的观点正确,故不用再分析不合理之处。但要注意对小李同学的观点进行一一分析,分别从党、政府、公民三个主体分析,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由于政治生活中,党、政府和公民三大主体的知识非常清晰,故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即可,故本题的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材料一 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会议对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只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中国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1)材料一体现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的依据。(10分)
(3)作为公民,我们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哪些原则?(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征求和尊重民意的必要性。(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当前,随着外资在华并购日趋活跃,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如导致大批民族品牌消失,逐步形成对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国有经济对关键领域的支配地位、控制力受到挑战等。
材料二:美国的外资并购审查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作出,主要侧重于对恶意并购进行限制和惩罚。如根据《克莱顿法》等法律进行反垄断审查,根据《综合贸易竞争法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根据材料,阐述美国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2月份我国CPI上涨4.9%,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上涨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外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有关成本上涨压力及去年 尾因素影响,这三大因素对维持2011年物价稳定产生仍有较大压力。但今年中国维持物价稳定依然存在一些有利条件。首先,粮食七年增产,库存比较充裕,这对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二是绝大多数的工业品还是供过于求,对抑制物价上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三是从今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流动性的管理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只有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维持物价稳定放在突出的位置,我们对全年维持物价稳定是有信心的。
请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原理,对“我们对全年维持物价稳定是有信心”这一观点予以评析。(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最大的亮点就是收入分配改革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材料一2005--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分配增长状况表

注: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而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由Vl五”末期的〗0.3¾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 4%.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 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也令不公平问题曰益凸显。防止弱势群体扩大化、积弱化、复杂化的趋势,成为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和政府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防止进一步扩大的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必须防止弱势群体停留在发展的边缘。要让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发展成果惠及中国十儿亿的人口。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的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2分)
(2) 请简要说明更加注重“民富让民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10 分)
(3) 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意义。(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