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总的思路是:努力增加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总的思路是:努力增加各级政府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面;改进政府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2)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
答案
(1)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直接关系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过去“重城轻乡”的分配结构,使农业投入不足,影响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所以必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2)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促进城乡二元经济协调发展 |
解析
此题以现实社会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以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作用的理解,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在理解什么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基础上说明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必要性,解答此问主要应立足于对材料的正确理解。第(2)问侧重考查学生运用财政的作用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
举一反三
《中国财经报》载文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和谐社会建设与税收息息相关。 (1)税收的含义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如何发挥税收的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
(15分)《求是》杂志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作为客观实际反映的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的变化,不断地用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经验、新知识和新思想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自己,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5分)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0分) |
(8分)十六届五中全会举世瞩目,“十一五”规划的建言献策活动更是见证了公众的参与热情,这份热情从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便可见一斑。由中华环保联合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开征集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和建议大型问卷调查活动结果公布,8万字的《中国公众对编制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建议书》汇集了412万公众的智慧与热情。这412万中国公众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也包括海外的中国留学生。该意见建议书已报国务院,其中的内容将会被吸纳到“十一五”规划中去。 请运用所学的哲学常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向全社会征求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
(12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主观世界也就自然地得到了改造。”这种说法对吗?请简要分析。 |
(15分)安徽农大、西北农大几位大学毕业生立志务农,在上海海丰农场创业,承包千亩滩涂,在盐碱地上栽桃树。他们采用嫁接法取代购买树苗,自己动手育苗2万多株,成活率95%以上。根据所学理论精心研制成果树高效***菌剂——石硫合剂,保护桃树茁壮成长。 从育苗、嫁接、修枝、授粉、疏果、打药、摘收,样样农活自己动手,为了摘收好的桃果供应市场,他们在果园中搭简易棚,吃住果林中。 去年,千亩果园喜结初桃,亩产1 000公斤左右。形美、色佳、质优的油桃“08”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满足消费需求,他们又规划起新的蓝图:扩大果园面积,增加品种,打出品牌,争取更大的效益。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位大学毕业生是怎样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10分) (2)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