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题目
孟子的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同意,因为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 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 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 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 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 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 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 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 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
孟子就不同了,他不仅展开了论述,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 是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 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简直就不是人.从 这个角度来说,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先验论”的,是主观唯 心主义的.因为他把“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 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因 为他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 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只是“仁义礼智”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四端”.这“四端”就像刚刚燃 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还需要“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 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 养,也就是“习相远”.
所以,从理论基础来说,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四 心”)推导出天赋道德论(“四端”),再推导出“不忍人之政” (仁政).但从实践来说,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扩而充之”)的 作用的.而且,撇开关于先验还是后天、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 论,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 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 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 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