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这首诗,我的赏析?
题目
题乌江亭这首诗,我的赏析?
答案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 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振旗鼓,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2]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陶道恕)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 若方程组3x+7y=1 5x-9y=43与方程组Ax+By=16 2Bx+3Ay=-18有相同的解,A=---,B=----
- 两个质数的和是99,求这两个数的积
- you,picturas,with,them,do,the,books,in,like
- 如图所示,木块的质量m=2kg,与地面问的动摩擦因数μ=0.2,木块在拉力F=10N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s末撤去外力F.己知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sin37
- 在△ABC中,cosA=根号3/2,∠B-∠C=90°,c=6,求b
- 李生论善学者
- 用三角板怎么画出钝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 一诺千金是指什么
- 用“魅力”“快乐”“美好”写一段话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意思?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