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有何区别?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有何区别?

题目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有何区别?
为什么说前者选出来的都是文豪,后者选出来的都是腐儒呢?
答案
  考试内容不同:
  唐朝时期,读书人在礼部考试及格就叫进士及第,就有做官的资格,却又不立即受官,还要由吏部再考一次,也就是教育部考了人事部再考.大约“礼部考的是才学,吏部考的是干练”,既有知识又有能力,才能做官.这个精神,和汉代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方法有异而已.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
  但是宋人把这个传统破坏了.宋代的读书人只要科举及第,立即就委以官职,不必再经吏部考试.这其实是不对的.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做事,而国家需要的是管理人才,怎么能只看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不要历练?何况所谓考试,原本指的是考绩和试用.现在士人“榜下即士”,无绩可考,不试而用,就违背了考试的初衷.
  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科举考试变成了“八股取士”,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考试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清朝时期,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了人才的培养.
  考试的严格程度不同:
  唐宋两代,“主要的考试只有一次”,明清却要从下到上一路考下来.先在州县考,叫“童试”;然后再省里考,叫“乡试”;然后在部里考,叫“会试”;最后在宫里考,叫“殿试”.层层选拔,层层淘汰,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很多读书人,一辈子就耗在考场上了.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1,人们染上烟瘾,最终因吸烟使自己丧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