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书稿在民国11年陈炯明的部队进攻广州大总统府时失落,目前可以看到的印行材料,最早的是1905年的〈同盟会宣言〉(即《民报》发刊词),最晚近的是他在1924年以“三民主义”为题所作的16次讲演的纪录。
初期
同盟会的成立 民国前七年(乙巳年)春,总理由美赴欧,先后在巴黎、柏林宣扬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号召留学生,了解革命组织的团体,加入共有七十余人。七月,总理返日,又以兴中会为中心,把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份子联合一致,八月十二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总理为总理,并曾通过总章,发表宣言。 〈同盟会宣言〉的中心内容是四条纲领性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可以说是辛亥革命以前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 中华民国的名称,也是同盟会成立时确定的。 在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指出:“重新来研究国家的现状,重新来解释三民主义。”他从1月到同年8月,作了16次讲演以阐发三民主义,由黄昌谷全程速记、翻译。这是他一生宣讲三民主义的最后、也是最有系统、最详尽的篇章。
孙中山为黄埔军校所写训词开宗明义确立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孙中山在多次讲演和宣言中指出:他所领导的政党和运动须达到三个目的:进行民族革命以实现民族主义,进行政治革命以实现民权主义,进行社会革命以实现民生主义,他又认为最后一个目的,最好用改良的方法逐步实现,而避免一次革命。
孙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于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以三民主义为纲,对该校师生之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1929年,在南京完工的中山陵,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3个拱门,分别书写着“民族”、“民权”、“民生”。
迁台后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三民主义成为蒋中正威权体制下的“党国意识型态”,大胆岛(金门)上著名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标语,与厦门对岸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遥遥相望。高级中学及大学中列有三民主义课程,透过此一课程极力推展反共教育,建构中华民国政府的政治正统乃至民族道统的地位,大学及中央研究院在当时都设有三民主义研究所,并以“三民主义”、“国父思想”等不同名称,列为大学联考与国家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台湾的地名、路名乃至各级学校校歌或多或少都能见到三民、民权、民生、民族等用语。
除了中华民国宪法外,在当时各类教育规章、课程目标都有贯彻三民主义一类文字。解除戒严及动员勘乱时期后,相关科目的授课内容逐渐改变,大学内相关课程则逐渐改为中华民国宪法课程,国家考试及大学入学考试则渐次缩减,甚至停考该科目。各三民主义研究所则改名或改组,例如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变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所。
[ ]
[ ]
[ ]
A.辛亥革命时期 |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A.发动辛亥革命 | B.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
C.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 D.提出新三民主义 |
A.提倡民主自由 | B.宣传排满革命 |
C.倡导个人崇拜 | D.反对帝国主义 |
A.民族主义 | B.政治民主化 | C.社会主义 | D.经济全球化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解决土地问题 | D.驱除帝国主义出中国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图画序号 | 反映的历史信息 |
| |
A.斗争目标不同 | B.斗争方式不同 |
C.阶级立场不同 | D.革命前途不同 |
A.民主 | B.民权 | C.民生 | D.只有一种说法错误 |
A.CaiYuanpei | B.SunZhongshan | C.HuangXing | D.SongJiaoren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
C.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
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 |
C.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 B.创立民国 | C.社会革命 | D.关注民生 |
A.知易行难 | B.知难行易 | C.因行称义 | D.因信称义 |
A.实现社会主义 | B.实现民生主义 |
C.实现民权主义 | 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A.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
C.增加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 |
D.坚决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 B.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
C.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 D.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 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 |
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立宪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A.卢梭天赋人权 | B.伏尔泰开明专制 |
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 D.狄德罗宗教信仰自由 |
A.梁启超 | B.黄兴 | C.孙中山 | D.蔡锷 |
A.希望通过和平改革拯救祖国 | B.希望通过暴力革命拯救祖国 |
C.已经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 D.坚信三民主义能够救中国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D.是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
A.由孙中山制定并颁布 |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
C.规定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 D.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③②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