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材料二:黄河水系略图及“地上河”示意图(1)据图文材料,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上、中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材料二:黄河水系略图及“地上河”示意图(1)据图文材料,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上、中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来源:期中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

材料二:
黄河水系略图及“地上河”示意图

(1)据图文材料,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自______(上、中、下)游河段,该河段流经高原,针对该河段的忧患,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地上河”发生在______(上、中、下)游河段,请分析该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河段处在初春和初冬经常发生________现象。
(4)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做出了很多贡献
B.黄河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C.从河流的长度、水量来看,均为我国第二大河
D.加固防洪大堤是治理黄河的根本
答案
(1)中;黄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或植树造林、合理放牧等)
(2)下;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3)凌汛
(4)A
举一反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河流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以上河流中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__(填字母)。
2.有人说:青藏高原是中国的“水塔”,你认为这话是否有道理?请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出图中灌溉农业区的名称: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
利用河流灌溉的农业区是:________(填字母),利用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的农业区是:________。
4.j地形名称是:________;其内部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
5.图中字母表示的四大牧区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6.某日某时上海以东海平面上的气温是28℃,此刻拉萨附近某地(海拔3200米)的气温是:________。有人告诉生活在上海的小明: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但小明听后很疑惑:青藏高原气温不是比上海地区低吗,为什么太阳能还最丰富呢?同学们,你能为小明解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壤贫瘠,不能生长草木
B.毁林开荒,地表裸露
C.土质疏松,雨季多暴雨
D.载畜量过大,过度放牧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中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填序号)。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是________。①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3)铁路线C是_______,与a线相交的铁路枢纽是_____。
(4)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某科学研究小组的队员5月份在黄河上游河段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黄河水很浑浊
B.河面上结满了冰
C.河水约20米深
D.河水湍急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