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                                        
(2)图二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                              
(3)图三所示反应为:C(石墨) C(金刚石),你对该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是
                                                                        
答案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或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1分)
(2)2H2+O22H2O(1分)
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1分)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一反映的是物质的溶解过程,根据图示,过一会,蔗糖不见了,这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最后都进入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去了,同时由于分子都很小,故看不见了。
(2)氢气燃烧,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结合图示可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故反应①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过程,而反应②则表示的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3)由于金刚石与石墨的元素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故可知该变化主要是导致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点评: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物质的类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钠是氧化物B.干冰是混合物
C.大理石是化合物D.铁是单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表示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A.有单质生成
B.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酱油
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空气、干冰、金刚石B.水银、金刚石、铝合金
C.液态氧、五氧化二磷、生铁D.稀有气体、白酒、碳酸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用“三”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有“三种”: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体富营养化
B.不显电性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C.一般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只有“三种”:漏斗、烧杯、铁架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