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溶液一定呈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溶液一定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实验小组的同学研讨初中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气体D的化学式为                   
(3)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                          
(4)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5)B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已知A与E中的阳离子相同,则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                                      
答案
(1)碱;(2)CO2;(3)红色液体变为无色;(4)Na2CO3;(5)Na2CO3+2HCl═2NaCl+H2O+CO2↑;(6)NaCl、CaCl2、酚酞.
解析

试题分析:(1)碱遇到酚酞变红,A溶液一定呈碱性;(2)酸和碳酸盐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D的化学式为:CO2;(3)酸性溶液遇到酚酞试液不变色,所以步骤②的实验现象为红色液体变为无色;(4)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可溶性钙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E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2CO3;(5)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④中产生气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6)实验后将盛有C固体烧杯中的上清液取出少量,继续加入E溶液,仍有C固体析出,说明有氯化钙存在,同时有生成的氯化钠和酚酞,实验后所得溶液含有的溶质为:NaCl、CaCl2、酚酞.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摘录的是小李同学笔记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氯化钠、硫酸硝酸钠能在pH=1.5的溶液中共存
B.用热的纯碱溶液可以替代洗洁精洗去油污
C.用熟石灰可以中和含硫酸的废水
D.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合金材料中不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碳氧化物
C.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
D.用CuSO4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