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选项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是错误的叙述,   由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知,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选项.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股有晶体析出;C选项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是错误的叙述,乙的减小;D选项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是错误的叙述,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可知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同,故答案选择B
举一反三
某温度时,将20g 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m(溶质):m(溶剂)=20:120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                
(2)实验过程中四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
第一次:溶解时搅拌;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考溶解度曲线图分析的原因:           

(4)看图可知,200C时NaCl的溶解度为   g,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ml.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表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  (填“M”或“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要使B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答一种方法即可).
(4)将1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假设水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歌盛有100mL水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在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