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1)所得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已知氯化钾(KCl)20℃时的溶解度是34g,50℃时的溶解度是42.6g.通过如图的实验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20℃时100g水中①②③④⑤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溶液④的质量为 ;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答案
(1)①③;②⑤;④; (2)142.6g;加溶质. |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因此在20℃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氯化钾会全部溶解,得到的①溶液是20℃不饱和溶液;又加入20g氯化钾,由于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因此这20g氯化钾只能再溶解14g,所以形成的②溶液是20℃饱和溶液;升温至50℃,由于氯化钾在50℃时的溶解度是42.6g,因此后加入的氯化钾会全部溶解,而且形成的溶液③是50℃不饱和溶液,但又加入20g氯化钾,这20g氯化钾会再溶解2.6g,形成的溶液④是50℃饱和溶液,然后降温到20℃时,有晶体析出,形成溶液⑤是20℃饱和溶液. (1)所得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②⑤,都是20℃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④,是50℃饱和溶液; (2)溶液④的质量=100g+42.6g=142.6g;该实验中把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溶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
举一反三
如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A,B,C代表KNO3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溶液,请回答:
(1)A,B,C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是 . (2)将C点溶液转化为B点溶液时,溶液温度应该降至 ℃. (3)保持溶剂质量不变,将18.55gA点溶液降温至10℃,可析出KNO3 g. (4)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 0
| 30
| 60
| 90
| 溶解度/g
| 35.7
| 36.3
| 37.3
| 39.0
| 25℃时,将含KNO3,NaCl各40g的固体混合物投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加热至50℃(溶剂质量保持不变),最终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成分是 . |
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Sg | B.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 D.t3℃时,M点表示甲,乙溶液均未达到饱和状态 |
|
固体物质R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 B.t1℃时,物质R在水中和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都为2g | C.将t2℃时物质R在水中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 D.物质R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比较,前者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 |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当丙中含有少量的甲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丙 | 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D.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丙>乙>甲 |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 B.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 | C.任何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D.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