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

(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内江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g水中溶解9.7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解析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解答:解: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g,在没指明溶液中溶剂是什么时,一般说的是水,所以其含义是在20℃时,1 00 g水中溶解9.7 g碳酸氢钠正好达到饱和;碳酸氢钠结晶析出说明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即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远小于氯化铵,由于氯化铵溶解度大,所以不结晶析出.
故答案为:1 00 g水中溶解9.7 g碳酸氢钠达到饱和;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远小于氯化铵.
举一反三
【10湖北十堰16】.有关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图见试卷第7页),据图回答:

(1)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a        b.(填“>”或“<”或“=”)
(2)t2℃时,A、B形成的两中溶液均不饱和,通过方法“①”或“②”填空:
A溶液采用        方法;B溶液采用        方法。
方法①:由t2降温至t1
方法②:由t2升温至t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新疆3】.请回答下列有关溶液的问题。

(1)把面粉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高于20℃,溶解度:a         b。(填“>”“<”或“=”)
②20℃,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是a  b。(填“>”“<”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甘肃兰州,34)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大连5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
⑵t1℃时,B、C的(  )相等;
⑶从B的饱和溶液中提取B晶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
⑷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湖南怀化,22题)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A、B都为固态物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和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30%
B.t3℃时A的溶解度比B大,故A溶液的质量分数也一定比B溶液大
C.B的浓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A的稀溶液大
D.把c点对应A的溶液降温至t2℃可得到A的饱和溶液,继续降温可析出A晶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