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_g乙,溶液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_g乙,溶液

题型:山东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___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____________。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
(2)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
(3)加溶剂(或加水或升温);
(4)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举一反三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t1℃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任写一种)__________。
(2)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l℃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溶液(填“A”或“B”);
(2)t3℃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            B;(填写“>”、“<”或“=”,下同)
(3)将t3℃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            B;
(4)若要从混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纯净的B,最好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
题型:0117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甲.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 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 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A的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质量分数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考古研究与化学密不可分。
(1)2007年12月22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打捞出水。下图是古船上的一些文物图片。
①上图中可以判断铁比铜活泼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沉船上铁锅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2)小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防止木质文物变形的常用方法是:将明矾结晶在木质纤维间隙中。受资料启发,他在家里尝试做明矾的结晶实验,具体做法及现象如下图。
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