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甲. 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 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 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答案
B
举一反三
在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还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溶液A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A的质量分数大于溶液B质量分数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室温下,溶液B一定是饱和溶液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考古研究与化学密不可分。
(1)2007年12月22日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打捞出水。下图是古船上的一些文物图片。
①上图中可以判断铁比铜活泼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沉船上铁锅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
(2)小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防止木质文物变形的常用方法是:将明矾结晶在木质纤维间隙中。受资料启发,他在家里尝试做明矾的结晶实验,具体做法及现象如下图。
以上实验可推断:在一定量的水中,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明矾晶体析出后剩余的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时,将10g下列物质投入到9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氯化钾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室温下,向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M点表示              ;N点表示               。
(2)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3)在t3℃时,用等质量的水配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降温到t1℃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4)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