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3日晚,位于重庆开县的一口天然气钻井,由于违规操作引发严重的井喷事故,夹杂着大量硫化氢(H2S)气体的天然气山呼海啸般冲出井口,弥漫在周围方圆

2003年12月23日晚,位于重庆开县的一口天然气钻井,由于违规操作引发严重的井喷事故,夹杂着大量硫化氢(H2S)气体的天然气山呼海啸般冲出井口,弥漫在周围方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3年12月23日晚,位于重庆开县的一口天然气钻井,由于违规操作引发严重的井喷事故,夹杂着大量硫化氢(H2S)气体的天然气山呼海啸般冲出井口,弥漫在周围方圆数千米的山地地面上,无情地夺去了来不及逃生的243名村民的生命.根据专家意见,在井喷封堵之前,先点燃井喷气体使其中的H2S转变为SO2,以减轻毒害作用.随后,抢险人员成功封堵井喷,井喷地区还出现了降雨,也促进了污染消除.试围绕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_____.
(2)点燃井喷气体,其中H2S转为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根据事故描述可推知H2S具有的一些性质(至少答3条)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4)试提出遇到此类事故时应采取的逃生措施(至少答3条)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答案
(1)天然气中最主要成分为甲烷;
(2)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
 点燃 
.
 
2SO2+2H2O;
(3)根据事故描述可推知:H2S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有毒可以氧气反应等;
(4)根据硫化氢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可溶于水等性质,采取的逃生措施为:在逃离现场时,应向高处(山顶)转移,转移时的路线要选择逆风方向,用湿毛由掩住口鼻,以免呼吸时吸收硫化氢,戴防毒面具等是常常选择的逃生方法.
故答案为:
(1)甲烷;
(2)H2S+3O2
 点燃 
.
 
SO2+2H2O;
(3)①H2S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可溶于水;③有毒、可与氧气反应;
(4)在逃离现场时,应向高处(山顶)转移,转移时的路线要选择逆风方向,用湿毛由掩住口鼻,以免呼吸时吸收硫化氢,戴防毒面具等.
举一反三
兴趣小组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请你参与回答有关问题.
(1)小刚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填下表:
题型:南京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______.
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_____.
(2)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试剂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_.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____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
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的水,其目的是______.请写出硫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为了保证安全,注意做到“三不”,一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二不能______;三不得______.
实验室将浓硫酸用水稀释时,应将______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______的烧杯中,并用______不断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