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A.温度高低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温度高食物易腐败,温度低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在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可以保存食品,食品在空气中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氧气含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在生活中我们知道一些食物易腐败,有些食物不易腐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与食物种类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
举一反三
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选择药品 ] 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的理由是①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 。他们应该选择(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活动。
[步骤与现象] ①测量试管的容积为50mL;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③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 ④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 ⑤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中利用了铜丝的__________性。 (2)兴趣小组同学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③中注射器吸水使活塞至少应调到____________mL处(填整数)。 (4)步骤④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华同学认为步骤⑤在保证活塞自由移动的前提下,观察活塞位置时,最好将试管和注射器整体横放,小华同学的理由是 。 |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KClO3与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 g KClO3与1.0g 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 mL
|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判断反应发生的方法有多种。 (1)向盛有10mL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烧杯中溶液的pH
| 1.1
| 1.2
| 1.4
| 1.6
| 2.0
| 7.0
| 11.0
| 12.2
| 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在图的实验中,当观察到的现象是 就可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3)不使用指示剂或pH试纸等方法,也可证明反应发生。向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若没有明显现象出现,说明溶液失去了酸性,从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则该合理的物质是 。 |
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SO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Ⅰ
| ①取样品,滴加BaCl2溶液 ②对步骤①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 废液中含有SO42﹣
| Ⅱ
| ①取样品,滴加过量_____________ ②在步骤①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①无明显现象 ②有白色沉淀产生
| 废液中含有SO42-
| Ⅲ
| ①取样品,滴加Ba(NO3)2溶液 ②对步骤①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 ①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无明显现象
| 废液中含有SO42-
| (1)方案Ⅱ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①中滴加的物质是 。 (2)方案Ⅰ和Ⅲ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 ,理由是 。 (3)方案Ⅲ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 的干扰。 |
小红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l3 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小红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1)小红先从反应物组成分析,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生成铁单质。 (2)为获得实验证据,小红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小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 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明提出疑问:实验1中产生的气泡也可能是滤纸碳化后吸附的空气。为此,小红又做了实验2: 观察到有微小气泡产生但很快停止。 证明实验1中的连续气泡确实是由铁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 (4)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红又做了实验3。 实验3: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红色物质生成。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5)【实验反思】小红所做实验1和实验2是运用了 实验,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