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Ⅰ.定性研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Ⅰ.定性研究 (1)生成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其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流程对所得的固体C的组成提出了质疑: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乙同学认为: 可能是 ;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 【交流与评价】请你把乙同学的可能猜想结果写在横线上; 【活动与探究】甲同学取原溶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乙同学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观察到与甲同学不同的现象,得出了和甲同学相同的结论。 丙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溶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丙同学所用试剂与甲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经过上述三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 Ⅱ.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产品C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方案①所得数据计算固体产品C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实验反思】 另一组同学根据方案②所得数据计算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与方案①相比明显偏小,请你分析其中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Ⅰ.定性研究: (1)Na2CO3+Ca(OH)2=CaCO3↓+2NaOH; (2)过滤,漏斗; (3)使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猜想与假设】NaOH和Ca(OH)2; 【活动与探究】适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 【解释与结论】少量稀盐酸先和NaOH反应无气泡。 Ⅱ.定量探究: ①94.7% 【实验反思】所得滤渣没有进行洗涤、干燥,使滤渣质量偏大,所求NaOH含量偏小 |
解析
试题分析:Ⅰ.定性研究: (1)根据图示,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固体A)和二氧化碳, 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固体B)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由于操作Ⅰ是将固体B和溶液分离的措施,故为过滤,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有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漏斗(作为过滤器使用)。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 【猜想与假设】根据(1)的分析可知,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固体C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NaOH;而由于不能确定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可能有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丙),碳酸钠有剩余(甲),氢氧化钙有剩余(乙),即可能是 NaOH和Ca(OH)2。 【活动与探究】根据题意,甲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即该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而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是一定含有NaOH的,故乙同学只需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即可,所以可取原溶液,向其中加入适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若可观察到有沉淀生成,则可得出和甲同学相同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溶液中是一定含有NaOH,故若加入的稀盐酸的量较少,稀盐酸会先和NaOH反应,而没有和碳酸钠反应,故无气泡产生。 Ⅱ.定量探究: ①根据题意可知,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Na2CO3=Na2SO4+H2O+CO2↑,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从而求出NaOH质量分数。 解,设20g固体C中含有碳酸钠的质量为x, H2SO4+ Na2CO3=Na2SO4+H2O+CO2↑ 106 44 x 0.44g 106:44= x:0.44g 解得,x=1.06g 则NaOH质量分数= ×100%=94.7% 【实验反思】根据题意可知,方案②是通过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由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再进一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由于通过所得数据计算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与方案①相比明显偏小,故说明碳酸钠质量偏大,则间接说明所得滤渣质量偏大,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所得滤渣没有进行洗涤、干燥。 点评: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
举一反三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食盐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料泥的主要成份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将皮蛋料泥的原料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充分反应
| 试管外壁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滤渣中一定有 。
| 2、将上述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3、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取上层清液滴加
| 上层清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4、取滤液三份,分别滴加酚酞、稀盐酸和通入CO2气体
| 溶液变红色、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浑浊
|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料泥的主要成份是 。 探究二:测定料泥的原料中生石灰的含量(假设每步都能反应完全) 查阅资料:CaCO3+ CO2+H2O= Ca(HCO3)2 实验步骤: 1.称得料泥原料的样品28g,放入烧杯中,加适量的水搅拌、充分反应。 2.向其中通入过量的CO2,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滤渣为5g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入过量的CO2原因是 。 (2)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料泥原料中生石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分) 思考:上述实验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如不合理,原因是 ;求出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应用:你认为应该如何食用松花蛋? ,原因是 。 |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 D.探究铜在酒精灯火焰内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的制取原理: 【查阅资料】 (1)目前,化工企业常用尿素合成法制取三聚氰胺。即以尿素[化学式:CO(NH2)2]为反应物,硅胶为催化剂,在380℃至400℃的温度下,沸腾反应、冷凝得到三聚氰胺,同时产生两种无色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 NO是无色气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红棕色NO2气体。 【提出问题】 反应生成的两种气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 根据资料及反应物质判断,生成的两种气体可能是: ①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二氧化碳和氨气;③二氧化碳和氮气;④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 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是(填序号) ,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摸拟制取三聚氰胺,并验证猜想。
A装置的作用是使生成的三聚氰胺迅速凝华而与气体分离。 【实验现象和分析】 (1)实验观察到B中棉花变红,则证明生成 ,同时看到D中___________现象,说明还生成了二氧化碳,D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稀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用尿素分解制取三聚氰胺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
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加入适量稀盐酸
|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 ②
| 加入适量蒸馏水
| 固体部分溶解
| ③
|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 固体部分溶解
|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 (4)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 。 |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b 。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在实验室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装置与B装置相比较,优点为 (答出一点即)。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H2时,b中应加入 。如要获得干燥的气体,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 (填写试剂名称)的D装置。如用E装置收集H2,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