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

(5分)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5分)实验室常用饱和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N2+2H2O(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试回答: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填编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
(2)B部分的作用是               (填编号)
A.冷凝                  
B.冷却氮气                   
C.缓冲氮气流
(3)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                        ,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                                            
(4)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                      (填编号)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气球或塑料袋中         
答案
(1)    C         (2)     A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4)     C                 
解析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
(2)因为氯化铵和亚硝酸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溶液产生大量泡沫,使溶液的液面上升,生成大量气体,如果放出的氮气太快,会使单孔胶塞冲出,造成气体外泄,故要用“冰盐”冷凝.
(3)制取气体前,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4)因为氮气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因为要收集干燥的气体,故也不能用排水法.故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直接收集在气球或塑料袋中.
举一反三
(1)(8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②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E的    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去CO中少量的CO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        ,理由是                
④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             ;装置C中出现白色浑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分)课外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见下图)。

请分析实验Ⅰ、Ⅱ后回答:①实验Ⅰ反映了同种金属跟不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                         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②按照实验Ⅰ和Ⅱ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镁铝合金强度大、密度小,合金表面易上色,常用作笔记本电脑的外壳。
Ⅰ.(1)形状大小相同的铝和镁,分别放入同样的盐酸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两者都发生反应     B.镁比铝反应剧烈    C.铝不与盐酸溶液反应
(2)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而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水共同作用生成易溶于水的钠盐(用化学式NaAlO2表示)和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三位同学通过进行如下途径探究,来推算某铝镁合金(假设不含其它杂质)中铝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镁铝合金与氧气反应,测定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如右图所示,称量一定量镁铝合金粉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参与反应的氧气体积与 
        相等。

方案二:铝镁合金与盐酸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装置如右图所示。

(1)通过排水法测定所收集到的氢气体积,装
置导管口a、b、c、d的连接顺序是:
a→
(2)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烧瓶内还留有气体,对实验结果         (填“有”或“没有”)影响。
方案三:铝镁合金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称取8g镁铝合金样品,把60g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反应过程如下图:

(1)实验中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                   
(2)从上图数据可知,该合金中镁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           
【反思与拓展】利用铝镁合金中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和方案二装置,通过测定
      体积,也可得出合金中铝的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 通电 2NaOH+H2↑+Cl2↑),这种工业称为“氯碱工业”。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猜   想】猜想一:可能含有Na2CO3,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       用简洁的文字表述)。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试管外壁发热
原因是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
   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样品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交流与讨论】小明同学提出:“上述实验中稀硝酸也可以用稀盐酸代替”。你认为他的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
II.定量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
【设计实验】小婉同学设计探究方案后进行实验并测得数据如下:

请你利用小婉同学测得的数据计算烧碱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请列出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小强同学认为小婉同学设计的探究方案不够严密,其理由是:
(1)探究方案中未考虑氢氧化钠的吸水性。
(2)探究方案中因缺少            (填操作名称),导致测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步     骤
现   象
结 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             
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
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
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
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
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
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
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
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点)             
(2)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们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