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湖州,30题)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浙江湖州,30题)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提出的问题是 。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 ,观察现象。 |
答案
(1)袋内是什么气体?(回答合理即可) (2)通入澄清石灰水(回答合理即可) |
解析
分析:根据所发现的问题直接提出疑问; (2)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方法来设计实验. 解答:解:(1)根据发现可以直接提出疑问:袋内的是什么气体; (2)氮气也不支持燃烧,同样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我们应该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来观察现象,从而做出判断. 故答案为:(1)袋内是什么气体?(回答合理即可); (2)通入澄清石灰水(回答合理即可). |
举一反三
(2011年浙江杭州, 30题)为了减轻酸雨的危害,我国研发了“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其工艺流程大致是: I、从高处喷淋下的海水(pH=8.1-8.3)洗脱从下而上燃煤烟气中的SO2, (SO2+H2O=H2SO3 H2SO3是弱酸),海水变为弱酸性; Ⅱ、.将洗过烟气后的海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下列反应: 4NaC1+O2十2H2SO3 ==2Na2SO4+4HC1 III.再将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海水跟大量天然海水混合等措施,使各项指标接近天然海水后再排放。 (1)、在坐标图中画出“海水法烟气脱硫工艺”全过程中海水的pH依次变化大致趋势。 (2)、工艺流程中天然海水接触烟气后变为弱酸性,这说明在此过程中海水中的 离子和H2SO3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 (3)、若要测定海水中Na2SO4含量,实验操作步骤是: 取少量被测海水,测定 、加入足量的 溶液(写化学式)、再加入稀硝酸、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沉淀质量。 |
(2011年浙江杭州,31题)下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下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反应前必须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否则易发生爆炸;反应结束后必须先 后 ,否则生成的红色的铜会变成黑色。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 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 (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关于铁的氧化物如下信息:
根据以上信息,试写出乙实验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经分析后,该同学试着提高反应温度后,实验出现了预期的现象。 |
(2011年浙江杭州,38题)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如右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有同学认为根据该模拟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存在问题,你认为是(写出一点即可) 。 |
(2011年山东烟台,29题)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 ② ③ 图1 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 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 ”成立。 |
(2011年山东滨州,24题)小林、小军和小明在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做CaCO3受热分解的实验,加热一段时问后,他们对试管内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加热CaCO3后试管内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小林的假设:CaCO3未分解,固体成分为CaCO3; 小军的假设:CaCO3完全分解,固体成分为 ; 小明的假设:CaCO3部分分解,固体成分为 。 【收集证据】(1)小军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后静置,再滴 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可知小军加水时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 式为————————。 (2)小明向小军实验后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生成。 【获得结论】通过实验可知 的假设是成立的。 【交流与评价】实验结束后,在组内交流讨论过程中部分同学提出:在实验中若增加下列仪器中的 (填编号)就可以直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CaCO3是否分解。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