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及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及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在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小组做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及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验②观察到现象,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补充实验来实现探究目的.
乙同学实验用的金属X是_________,溶液Y是_________;(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要求写出化学式).
(4)丙同学用100g上述实验的盐酸分别跟足量的铁和锌反应,并绘制了生成氢气的质量(m/g)与时间(t/s)的关系图(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判断A、B两图能表示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 图.
②若用100g盐酸与足量的铁反应能生成0.4g氢气.那么:
(Ⅰ)该盐酸溶液含HCl质量是 _________
(Ⅱ)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
答案
(1)Fe+2HCl=FeCl2+H2
(2)铜的活泼性大于银
(3)Cu,HCl(答案合理即可)
(4)①A
②(Ⅰ)设反应掉的HCl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73              2
x              0.4g
=
X=14.6g
(Ⅱ)×100%=14.6%
举一反三
小华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小华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_________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溶液可能是_________.
假设2:该溶液可能是H2SO4溶液.
(2)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假设2设计实验方案(不必写出)
(3)实验过程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图1),缓慢倒入CO2后发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也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了.
Ⅰ.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的性质.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外,还需满足另外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Na2O2和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按图2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把稀盐酸缓缓滴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E中现象,再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和结论]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2)E装置的烧杯内“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中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氢氧化钙_________而析出.
(3)“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_________,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序号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
或结论
(1)①关闭活塞K,给木
炭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待木
炭冷却后,打开活塞
K,通入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给木
炭加热.
①木炭不燃烧.
②木炭不燃烧.
③木炭燃烧.由此说
明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是_________.
(2)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
塞和活塞K,将稀硫
酸注入小试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由此说明二氧
化碳的性质是______
___.
(3)打开分液漏斗的玻
璃塞和活塞K,将水
注入人字形管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_,出现此现象的原
因是___
_________.
某种胃药的止酸剂为碳酸钙,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胃药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以下几步实验操作(设药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①配制质量分数为2.5%、密度为1.02克/ml的盐酸②取一粒药片(药片质量相同,均为0.5g),研碎后加20毫升蒸馏水③用所配制的盐酸和胃药进行反应,测得实验中反应掉的盐酸的体积为1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下图所示的仪器中,在配制质量分数为2.5%的盐酸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填选仪器序号)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01;相对原子质量:H:1;C:12;Ca:40;O:16;C:135.5)(提示: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
化学实验小组讨论测定双氧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碱石灰干燥剂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极易吸收水蒸汽和二氧化碳.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其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从而可知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
①组长首先设计(如图A):向装有样品溶液(20g)的锥形瓶(75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g(列式并计算),双氧水溶液含过氧化氢_________mol(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②小林对组长的图A设计提出质疑,设计了如图B的方案,即在组长方案的锥形瓶上加一装有碱石灰干燥管,然后再操作,请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
③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设计了如图C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_________.如果要满足实验要求减小误差,小明需选用_________mL的量筒(填250mL、500mL、6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