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英国波义耳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煅烧后立即打开,结果发现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300多年前,英国波义耳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煅烧后立即打开,结果发现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某研究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作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
|
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3)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反应容器敞开与密闭的差异(即密闭容器是否立即打开的差异) (2)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天平保持平衡;天平的指针向左偏移 (3)罗蒙诺索夫在密闭玻璃瓶内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而波义耳在加热后立即打开容器盖,金属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地补充进入瓶内,因此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
举一反三
碳元素形成的物质的种类是最多的,故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写出一种你知道的碳的单质的名称________。 (2)酒精(C2H5OH)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时,所得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曾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了下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
|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CO在冶金工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若CO中混有少量的CO2,要除去少量CO2,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 (1)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完成下表:(每次实验用大理石质量1g,盐酸20mL) |
|
(2)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
(3)实验①中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在下图上画出实验②中CO2体积随时间变化关系的预期结果。 |
|
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电灯忽明忽暗,忽亮忽灭,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算恢复了正常。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他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口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口处易生锈,问题就出在这地方。”小强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又检查了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处生了锈,而铝接口处和铜接口处都没有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原因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口处易生锈吗?其他不同的金属接口处都易生锈吗?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到了铝丝、铜丝、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较长时间后导线接口处的生锈情况。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接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小强家类似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电工师傅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 (4)在你学习和生活接触到的用品中,还有类似现象吗?请举一例。对防止这类锈蚀,你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一些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化学反应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就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得混合溶液的pH逐渐变小,当略小于7时,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必须“测得混合溶液的pH略小于7”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使红色消失。 (3)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如下实验:将配制的NaOH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4)为了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CO2无关。 (5)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NaOH溶液浓度较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唐、小伍与小义三位同学去游泳池游泳,小伍对池内“蓝色水”产生好奇,引发了三人探究其中溶有什么物质的欲望。他们用一个洗净的可乐瓶盛满一瓶“蓝色水”,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讨论、设计、分工、合作,进行如下实验: 【作出猜想】根据溶液的颜色几位同学作出初步假设,在游泳池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实验验证】 |
|
试写出上面三位同学所设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 【作出评价】由此可见,如果到游泳场中游泳后,应该及时去冲洗。从这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进行科学探究应具备__________的精神。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