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B.稀释浓硫酸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B.稀释浓硫酸C.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A、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能达到目的;
B、把水倒入浓硫酸来稀释浓硫酸会因为酸液飞溅而造成事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使用碳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不能用来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逸出,会使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举一反三
某学生根据高中课本中硝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操作来判断硝酸铅的分解产物之一是氧气;将试管中的硝酸铅加热到熔融,把带有火星的细木条伸进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当发现木条复燃时该学生即断言:硝酸铅受热分解有氧气放出.请你对上述实验及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评价.如有必要,可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如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的反应发生后a、b两处及烧杯中各有什么现象?
(2)采用微型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
B.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氢气
C.用碳酸钠溶液区分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及硝酸钙溶液
D.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所得的结论中,可靠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l-
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O32-
C.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D.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原溶液一定是碱类物质的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并均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定溶液中SO42-.试评价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①甲同学方案:溶液
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加足量HNO3


沉淀不溶解.
②乙同学方案:溶液
加足量稀HCl


无沉淀
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甲同学的方案①:______;
乙同学的方案②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