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仪器的名称:B         。     
(2)图I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某同学用图I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                               
                                        
(4)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5)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6)对照图I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
(1)烧杯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原瓶内气体体积的1|5
(3)①装置漏气  ②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观察读数
(4)③①②④
(5)1    (6)不会对空气产生污染
解析
(1)烧杯
(2)图I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约占瓶内体积的五分之一。
(3)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  ②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观察读数等。
(4)图Ⅱ实验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5)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0cm-45cm×1/5=1cm
(6)对照图I实验,图Ⅱ实验具有以下优点: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可,错误的是:
A.空气可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B.按质量计算,空气可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它气体与杂质约占1%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在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用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液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⑴ 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
⑶ 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昆明“世博会”场馆内种植有30多万平方米的各类草坪,测得这些绿色植物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需吸收5g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试计算在1天(晴天)内至少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千克(草坪面积以30万平方米进行计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