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在沙石冲积很深的河床上,中流作堰十分艰难。李冰在群众的帮助下,用竹篓装满鹅卵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在沙石冲积很深的河床上,中流作堰十分艰难。李冰在群众的帮助下,用竹篓装满鹅卵石,再连成数丈一段,投入江心,一层层垒叠起来,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汹涌澎湃的岷江水,依从人的意志,一分为二,进入内外二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这个工程”指的是哪一工程?(2分) (2)依据材料,这个工程有什么作用?(写出两点,每小点2分) (3)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工程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写出三点,每小点2分) |
答案
(1)都江堰(2分) (2)作用:灌溉;(2分)防洪(2分) (3)变化:消除岷江水患,(2分)灌溉大片农田,(2分)使得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天府之国。(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需要捉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在沙石冲积很深的河床上,中流作堰十分艰难,还有人物李冰,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第(2)问可以从材料提取答案,如内江供灌溉可知是起到到灌溉作用,由一层层垒叠起来,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可知具有防洪的作用。第(3)问可根据第2问的作用来会带变化,如灌溉作用有利于农田的灌溉,促进农产物生长,防洪有利于减少灾祸的损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低,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2)问学生可借助材料提取答案,(3)问可从(2)问提示作答。 |
举一反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1分)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2分)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2分)请用史实说明。(2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3分) |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 B.奴隶消极殆工 |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让土地私有 |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C.统一度量衡 |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