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当地封建化进程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当地封建化进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当地封建化进程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封建化进程,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D。
举一反三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次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俄国这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3)面对材料中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4)中国和苏联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都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请填充下表空白处:(3分)
历程
探索的主要内容
革命
道路
苏联(俄):以       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经济建
设道路
苏联:继列宁的探索之后,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了       ,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中国:通过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共十五大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 列宁认为,对落后的国家来讲,农民是社会各种力量中“决定性的因素”,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至关重要。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
——《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曾长秋、王千慧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1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苏俄在1921年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区。(1分)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使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1分)
(4)以上材料使你有何感悟?(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话说大运河:(14分)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1)、大运河开凿的原因(2分)。
(2)(7分)请写出大运河的中心是:     南端是:     北端是:     一位商人沿运河要把货物从南端运到北端去,先后经历的四段运河是:                  
(3)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2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请从历史的角度说出申报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郭沫若将春秋战国时代比作第一次五四运动,主要是因为这两个时期的主要特征都是
A.列强侵略B.社会变革C.政府腐败D.科技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如图,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他们产生了分歧。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