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1分)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1分)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11分)
材料一:日本人和中国人大不相同,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达到其他东方国家当时所不能达到的水平之后,日本这时便迫使朝鲜接受一些内容不十分明确的要求,而中国也声称对朝鲜拥有宗主权。两支军队发生冲突,l894年8月,中日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l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条款要求中国赔款,承认朝鲜独立,割让一些领土给日本。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
材料二:187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1.8%,德国仅占l3.2%。但到1914年时,英国工业产量所占的比例却已下降到14%,而德国的产量则略微上升到l4.3%,稍大于英国所占的比例。1871年德国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
材料三:2014年3月8目,外交部长王毅谈中日关系时强调“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l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1)材料一、材料二中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的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日本能够战胜当时的中国的原因有哪些?(2分)这次战争的结果对中国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一、二,日本与德国极力扩张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4)“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我国发出这一强音彰显了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国发出这一强音的“底气”是什么?(3分)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2分)
(2)①日本明治维新引进先进的技术,实力极大增强;建立起一支近代化军队。(2分)②影响: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分)
(3)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2分)
(4)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增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民族意识极大增强;中国建立了现代化国防钢铁长城。(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提示词:“1894年”、“1895年4月,北京被迫接受了《马关条约》”,可以判断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增强。材料二中提到的时间为“1871年”,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它使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终于在1914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题需要将材料一的内容进行概括,找出日本战胜中国的原因。从“他们已有能力使西方技术适应他们的需要,有能力建立一支有效的军事力量”,可以看出日本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且建立起近代化的军队,因此日本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胜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西方列强对中国掀起的瓜分狂潮中。
第(3)题需要分析两个国家行为的各自目的。日本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不断的对外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亚洲;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实力超过英国,企图争夺更多的殖民地和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日本和德国分别通过战争企图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第(4)题需要结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的变化来说明中国发出“2014不是l914,2014更不是1894”这一强音的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而且中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举一反三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中日关系B.中美关系
C.美日关系D.英美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外交的成败。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外交的发展变化。

(1)清政府哪场战争的失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1分)该条约对当时中国
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2)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却遭到战败国的“待遇”,这个“待遇”是什么?(2分)后来,我国代表并没有在条约上签字,这是什么原因?(1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什么世界体系?(2分)
(3)图三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结合图四,你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因素有哪些?(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下列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近代以来,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两国友好关系,对两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通过挑衅的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尝试。第二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陆军部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
——刘涛《中国崛起策》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三:2013年,安倍内阁谋求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及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对中国实施多边牵制。中日钓鱼岛争端继续陷于僵局,中日摩擦和对立向多领域扩散,外交、安全关系紧张,贸易、投资减少,国民感情进一步恶化……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挑战国际正义和人类良知,否定战后国际秩序,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峻局面。
——《日本蓝皮书(2014)》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日本通过什么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的尝试?(2分)在第二次中断和干扰中,日本先后发动了哪两次事变?(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日报》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和抗战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材料三中安倍内阁的行径导致中日关系陷入怎样的局面?(2分)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就如何改善中日关系向安倍内阁提出建议。(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分析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独立之间的关系?(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