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

(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洋务派逐渐认识到,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到 90 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 20 多个。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请举例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名称(列举一例),(1 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1 分)和作用是什么?(2 分)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2分)
答案
(1)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湖北织布局等。
目的:求富”或“获利致富”。
作用:培养了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事件:新文化运动。
含义:提倡民主、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及其目的和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其目的是为了“求富”,为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作用是培养了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材料二中《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杂志,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是提倡民主、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
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2分)孙中山把图2中“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2分)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运动反映的共同主题。(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口号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搭配正确的有(  )
A.①③④B.③④⑥
C.②⑤⑥D.①②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②③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