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胡适──戊戌变法C.孙中山──辛亥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B.胡适──戊戌变法C.孙中山──辛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之一。胡适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戊戌变法无关,故选B。
点评: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历程,学生还要知道,洋务运动是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思想,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过程。学生还要认识到,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举一反三
某班同学在复习课上罗列了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有关事迹。你认为他们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探索
C.民主与法制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实现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1分)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右图为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世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百日维新”和义和团的失败清楚地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唯一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1911年爆发这一革命,它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以共和政体来取代。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请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所提的戊戌变法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材料三中革命具体指的是?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发起什么运动?(3分)
(4)根据四则材料,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16分)

(1)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2分)
(2)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4分)
(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4)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是什么?(2分)高举的两面大旗是?(2分)
(5)根据上图,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
A.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一样
C.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D.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重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都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D.都受到清政府的重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