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材料二: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并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

(14分)材料二: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并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

材料二: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并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
材料三: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尤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德国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拜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机会,从战略需要出发,积极扶持日本,为 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二战后,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2分)
(2)历史不容篡改。请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1分)后来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
(3)概括说明二战期间和战后美日两国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侵略的历史。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勃兰特“华沙之跪”对联邦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2分)对于日本的态度你有何感想?(2分)
答案

(1)日本一直不为侵略战争诚恳道歉,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时甲级战犯的牌位。
(2)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变
(3)由敌对,转变成战略合作伙伴。演变: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态度:德国诚实面对历史并一直反思历史;日本一直不承认侵略历史,甚至否认侵略历史。作用:重塑国家形象,得到被侵略国家的谅解和接受,为德国加入联合国铺平道路。
想法: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对历史没有正确认识的民族是很难对自己国家的前途作出明确的选择的;日本政府的错误立场,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合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等国际格局(1)根据题目中的二战限定语可知日本在战争中是法西斯国家这一背景来作答(2)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日本在二战中针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根据课本即可答出(3)考查的是美日关系的变化,学生一定要写出变化的内容,然后根据课本史实写出二战后由两极向多级的转变(4)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德日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的行为为其提高了国际形象,感想之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图表,指出直接影响1980年后中美贸易显著增长的因素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人民公社化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应该包括(    )
①经济发达        ②民主健全        ③消费高档     ④文化繁荣       ⑤社会和谐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参与和推动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维护地区金融和经济形势稳定,促进地区金融合作和贸易发展。
材料二: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材料三: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9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胡锦涛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明确承诺中国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
问题一:以上材料与当今世界的哪两大主题相关?(2分)
问题二:联合国成立于哪一年?今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少周年?(2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二我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1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2分)
问题四:召开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的原因和意义何在? (2分)
问题五:结合两则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才能承担起大国的责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有一位著名画家,他多次在国外举办画展,为抗战筹款,显示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笔下的马形神兼各,傲骨嶙峋。具有独创性和时代感.他是(     )
A.齐白石B.徐悲鸿C.张大千D.鲁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