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读下图及材料,结合建国以来农村政策变化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材料三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1

(10分)读下图及材料,结合建国以来农村政策变化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材料三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1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读下图及材料,结合建国以来农村政策变化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三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14年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从九个方面对全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通过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摘自《中国农业新闻网》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6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2)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与改革开放后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2分)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

22.(10分,每点2分)
(1)(建国初)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或:合作化)、大跃进运动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业是基础,涉及国计民生;中央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村政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审题和识图能力。本题的关键就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图一中有关键词“土改法”,由此判断是建国初期1950—1952年土地改革;图二的关键词“合作社”,判断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注意答三大改造不给分,因为本题说的是农村政策的变化。图三的壁画中猪画的那么大,一看就知道不符合事实,是一种浮夸。所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
(2)本题考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带来的影响。做图表题首先要注意“标题”和“时间”,然后将表中的数字信息转化为历史知识和文字信息,再分析此阶段与材料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材料二表格中我们得出从1980年凤阳的农业三年有了重大进步。问题问到是“改革开放后哪一政策的实施”。两者结合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3)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分析,总结等能力。“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需要学生把答案紧密结合材料。从材料一、二中我们可以得出:政府在不同时期在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亦可以说我国农村政策与时俱进。 三则材料显示了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因为“农业是基础”,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的事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没有强大的工业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实现工业化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状况?(3分)针对这一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二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2)根据材料二,列举“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哪些?(4分)“一五计划”的完成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材料一、二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两图反映的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实施
B.图一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图二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图一使少地农民奋分到了土地,图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都解放了农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三 建国后粮食总产量年度统计数据(单位:亿吨)

亿吨

 
 
 
材料四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之后的4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4个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是我国1950年至1952年土地改革的主要政策。这次土改主要改变了什么?(2分)
⑵据材料二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2分)这条“路”是指什么?(2分)
⑶分析材料三中1957年至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⑷分析材料三中1978年以后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⑸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后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⑹你能从新中国对农业的历次改革中得到哪些启示?(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