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图片、材料和所学知识文化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结合图片、材料和所学知识文化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土改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图2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喜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交售粮食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30000斤
| 1980年产粮
| 5.02亿公斤
|
| 1981年产粮
| 6.70亿公斤
|
| 1982年产粮
| 7.15亿公斤
|
| | | | | | | 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农民热情高涨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中根据图2指出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1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哪一问题?(1分) (4)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体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2分) |
答案
(1)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走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道路。 (3)浮夸风。 (4)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农业改革。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热情高涨的原因是通过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图2所反映的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走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三的早稻、花生高产“卫星“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出现的浮夸风。1976年小岗村人均口粮仅230斤,这与当时我国农村实行的人民公社有关,指出1979年小岗村粮食产量比1976年大幅度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 |
举一反三
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从中不可能读到的信息是
A.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地主的土地 | B.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 | C.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关心土地问题 | D.封建土地制度被推翻 |
|
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土地改革的完成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D.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
|
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2年底全国大陆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一直重视“三农”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文件?(1分)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1分)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 (3)材料三中 “新乐园”出现在哪一年?(1分) (4)材料四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1分)哪个省最早实行?(1分)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
如图,世世代代没有田地的人今天分得了田地,还分得了农具和牲口。他们从心里感到这才是人民当家作主,脸上充满了微笑。该图反映的是 时期的情景( )
A.解放战争 | B.改革开放 | C.土地改革 | D.新中国成立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