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材料二 东南谚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东南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2分)(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6分)(3条即可) |
答案
(1)生产落后,生活贫困(2分) (2)C(2分) (3)南方战乱较少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6分)(回答3条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材料大意西汉的时候,今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地区,没有受冻挨饿之人,也没有很富裕的人家,反映了江南地区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准确认识,反映了南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反映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南方战乱较少 ;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2分)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1分)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
“(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 (2)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3)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 (4)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
“厚重”是国人对河南悠久历史的高度浓缩,仅从文字、文学、艺术方面就可以洞悉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那种浓浓情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源泉 | B.杜甫是唐朝时期诗歌繁荣的代表 | C.《清明上河图》是古代艺术的经典作品,反映了隋唐时期商业的繁盛 | D.河南是豫剧的故乡 |
|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