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请阅读有关中国古代江南开发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材料一表明西汉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稀少、物资贫乏。那么材料二中说明我国江南地区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分) |
答案
1)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能体现其发展和开发即可) (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两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说明这时候江南地区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材料二说明到南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农业发达,物资丰富,人民生活富足,江南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实仰“东南财赋”和“苏湖熟,天下足。”中可知,到北宋,我国国家财政的来源主要是南方,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南移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过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和平,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统治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措施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
举一反三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史记》) |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
|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3分)
A.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中心之一 B.南朝时期都城所在地 C.三国时期吴国卫温、诸葛直率船渡海到达地 |
材料一:(下图文字说明:这是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 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广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4分) 〈答出2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答出2个要点〉 |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