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一种水生藻类植物)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一种水生藻类植物)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___.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这是因为______. (4)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后,氧气产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___.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______摩尔的氧气.
|
答案
(1)在0-5分钟之间,小球藻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氧气量减少.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给予光照后,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 (3)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使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下降,因此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 (4)碳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光合作用释放更多的氧气. (6)据图可知:加入(NaHCO3)溶液后,10分钟就产生了5×10-7摩尔的氧气,平均每分钟产生5×10-7÷10=5×10-8 摩尔的氧气. 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3)光合作用使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的强度逐渐下降 (4)酸氢钠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光合作用释放更多的氧气. (5)5×10-8 |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控制无关变量(与实验变量同时影响实验结果,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株做饥饿处理 | B.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中,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
|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农作物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建议对表中文字重输)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 -1 | -2 | -3 | -4 |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mg)* | +3 | +3 | +3 | +2 | *指与处理前的重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重量值,“+”表示增加的重量值 | 二氧化碳可作为塑料温室大棚的“气肥”,施用后增产效果明显,科研人员为了有效掌握向大棚内使用“气肥”的时机和用量,测定了一个密闭蔬菜大棚的CO2浓度,发现一昼夜在120--600mg/L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远大于室外.以下是A、B、C、D四位同学绘出的该密闭塑料温室蔬菜大棚内CO2浓度的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若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 | 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一株植物和一支蜡烛在透明钟罩的底部.假如减少钟罩中的CO2,同时增加钟罩中的O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了一分钟后自行熄灭.三天后,蜡烛被一个电装置重新点燃,并在熄灭前燃烧了一分钟.上述实验回答了上列哪一个问题( )A.是否植物所有的部分都吸收了CO2,释放出O2 | B.植物是否需要阳光才吸收CO2和释放O2 | C.植物与燃烧的蜡烛对空气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 | D.植物吸收的CO2的数量是否大于释放的O2的数量 |
| 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某学校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对温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了日夜24小时的测定,绘制成曲线图,下列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